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编剧:理察德·福来登伯格
主演:布拉德·皮特/克雷格·谢菲尔/汤姆·斯凯里特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影片简介
电影《大河恋》改编自诺曼·麦克林恩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影片从一位七旬老人的视角出发,向我们讲述了他年轻时关于弟弟保罗,关于陪伴他长大的大河,关于遗憾的往事。
点击播放 GIF 0.0M
电影《大河恋》剧照
1992年,这部改编自同名普利策奖提名小说的影片《大河恋》上映后,不仅收获了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三项提名,更夺得了最佳摄影奖。它凝结着原著作者诺曼·麦克林恩40年的心血,和本片导演罗伯特·雷德福16年的坚持。
导演关于家庭的遗憾
本片导演罗伯特·雷德福曾出演《虎豹小霸王》、《骗中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影片,之后转型导演,并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荣誉奖。
《大河恋》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1980年他的首部导演作品《普通人》,就取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六个奖项的提名,并斩获其中四项。
电影《普通人》海报
《普通人》大获成功之后,罗伯特·雷德福四处征集剧本,希望能继续拍出一部好作品,于是朋友向他递来了《大河恋》这本小说。
小说《大河恋》
选择制作《大河恋》这一家庭题材影片,源于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对家庭的眷恋。
雷德福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在他上大学前夕,母亲不幸去世与父亲再婚使得雷德福愈发叛逆,于是他出走欧洲,追逐自己的演员梦。
《大河恋》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当罗伯特·雷德福看到这部讲述亲情的小说《大河恋》后,他十分感慨。书中严厉的父亲,伴随主人公长大的河流,和雷德福关于自己的父亲与家乡大河的童年记忆重叠在了一起。
雷德福感叹道:“实际上,我和《大河恋》的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
点击播放 GIF 0.0M
电影《大河恋》剧照
在《大河恋》这部电影上映前,雷德福的父亲与世长辞,父子间的罅隙再也无法弥补,而雷德福的父亲也没能看到影片中儿子对他表的深情。
作者关于作品的遗憾
《大河恋》这部作品也承载着原著作者诺曼·麦克林恩的人生遗憾。
1985年,罗伯特·雷德福好不容易联系上原著作者麦克林恩,希望能获得小说的改编权。当时的雷德福作为一名导演已小有成就,但当他提出改编小说时,麦克林恩却拒绝了他。
《大河恋》原著作者诺曼·麦克林恩
那么,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为何不愿将他的心血之作搬上银幕?
因为《大河恋》这本小说,可以说是麦克林恩用生命书写的回忆录,他整整构思了40多年才开始下笔。书中也承载着他对弟弟、对父亲、对家庭的遗憾。
电影《大河恋》剧照
1977年,小说得到了普利策文学奖小说奖项的提名,然而这一年普利策奖却没有颁发小说类别的奖项,这也成为了麦克林恩一生的遗憾。
普利策文学奖
为了能够争取到改编权,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在繁忙的行程中抽出时间,每隔两周便飞往芝加哥去找麦克林恩,陪这位老人在芝加哥大学里散步闲聊,努力和他交朋友。麦克林恩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交谈中,看到了雷德福的真诚,最终放心地把《大河恋》的改编权交给了他。
更令人遗憾的是,老人最终未能亲眼见证这部影片的上映。在影片中,导演以旁白的形式,代替已逝的麦克林恩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段关于遗憾的往事。
电影《大河恋》剧照
影片的闪光之处
《大河恋》这部影片背后虽有诸多的遗憾,但仍有不少的闪光点。
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1993年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配乐的提名;也使得初入好莱坞的布拉德·皮特名声大噪。
布拉德·皮特
本期节目现场
本期《佳片有约》影评版中,电影学者索亚斌、演员林麟、编剧俞将和您一同走进《大河恋》,一起聊聊这段关于爱,关于遗憾的回忆。
本期《佳片有约》推介版中,推介人蒋小涵将带我们走进电影《大河恋》。
推介人蒋小涵
欢迎收看CCTV6《佳片有约》
10月10日周日
13:21《大河恋》
15:20 周日影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