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组开拍前李晨特意给自己准备了很多健身设备。
但拍摄真正开始,拍到真正“上量”的时候。
李晨后悔买了这些健身设备。
“拍摄对体能消耗太大了。”
/余从戎不是喜剧人/
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作战前后。
余从戎是个不会失掉天真,也不会失掉阳光的战士。
他总能用快乐去感染别人。
他不是故意搞笑。
无论面对怎样的险境。
这都是一个从内心散发着快乐的战士。
从一开始接到这个角色。
李晨要在台词、人物表现上寻找一个合适的“度”。
也就是说:
“怎么样才能让别人觉得我不是在故意搞笑”
为此他找了很多细节。
比如在环境寒冷的时候给自己加两条大鼻涕。
/七连就是家/
余从戎和梅生不同,他没什么家庭概念。
余从戎的家就是七连。
他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孤儿。
雷公就是他的爹,整个部队就是他的家。
和连长伍千里在战场上的配合也非常默契。
两个人一上战场,不用说话就知道怎么样去打。
和指导员梅生也有着内心的交互。
在车站集结看到指导员入列时,不需要对白上的交流。
观众就能感受到:
余从戎对“我们连全员到齐了”是很自豪的。
《长津湖》的片场非常冷。
除了气温还要加风。
这是第一次拍戏让李晨真正记住了生理上对抗寒冷的过程。
那种状态甚至根本不用刻意表演。
/小镇片场/
李晨演过很多次军人。
《长津湖》是他拍过所有的战争题材作品里面,体量最大的。
“我觉得未来三五年之后,都不会有同类型、同体量的制作了。”
是的,在《长津湖》片场。
最多的时候有将近七千人。
“每天收工都像大工厂下班似的,片场还会发生‘堵车’的情况”
到第二天剧组又会安排开一条新路。
把道路都变成单行线。
把进出路线、大车小车分别走哪条路都规划好。
跟一个小镇似的。
即便拍摄过程艰辛繁杂。
对于塑造过很多荧幕军人形象的李晨来说:
《长津湖》的余从戎依旧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