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德云社再次到养老院慰问,德云社再次抢夺了市场,为何德云社能一次次占领主流的市场呢?先来看今年德云社有几次占了主流的演出。
据悉九月中旬德云社冒雨举行天津,河北地区的慰问演出,孟鹤堂带领德云社演员表演期间下起了雨,现场5000多名观众不曾离席,带着雨衣看完所有的表演,而台上的演员看到这种场景表演起来更加卖力,对此不少媒体对这次的演出进行了表扬。
今年总教习高峰也带领着一群人去当地养老院慰问演出,表演节目、送月饼等,六月街道组织了一场文艺表演,赞助单位是天津德云社,这意味着德云社不仅出人,还要出钱办这场演出,央视这边主办了一个活动,邀请了德云社方面的人参加。
央视、德云社、中国扶贫基金会等部门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这种活动放在以往都是主流相声团结在参加的,现在却直接越过主流们,这次郭德纲派出的栾云平、高峰、张九龄和王九龙,整期节目当中,四人分为两组,每组表演20分钟,相对于其他五分十分的节目来说,德云社这边40分钟的演出时间已经非常多了。
郭德纲也是十分重视这次演出,把高峰老师都派去了,张九龄和王九龙虽然是年轻演员,但是郭德纲对他们的喜欢溢于言表,而主流相声圈却是一直销声匿迹,不管是央视的节目还是慰问演出,都找不到主流演员的踪影,郭德纲又是何时崛起的呢?是当年的25次高能返场,还是黑八月过后的死灰复燃呢?还是岳云鹏张云雷火遍全网的时候呢?
其实仔细想,具体是什么时候认识到德云社演员的也无从追究,但是只知道连郭麒麟都在节目上开玩笑说:“能不能不要再四处树敌”?德云社已经成为相声的代名词,但是德云社的慰问演出一般面向的都是老年人呢?老人不应该更喜欢主流代表的姜昆、冯巩等人吗?
首先,德云社每次关爱老人的慰问演出,都要有德云社主任杨鹤通或者高峰带队,但是高峰不是每次都能来,因为龙字科的学员还在等着他的指点,鼓曲社各方面的事情都需要他,杨鹤通则是每次演出必有的人,因为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像是尚九熙、秦霄贤这些年轻演员的相声,老人家不一定能喜欢听。
郭德纲在自家综艺中也说过,需要有杨鹤通这样的人在场子把控局面,杨鹤通长相喜人,备受老年人的喜爱,要知道每次来慰问,都有一位长得像“年画娃娃”一样的演员,拉着自己的手嘘寒问暖,这是一件非常讨喜的事情。
而主流方面从早期的各位艺术家频频“出事翻车”,有的渐渐退出,有的退居幕后,能面的越来越少,李金斗洗脚事件陷入债务纠纷,现如今已经很少能看到他的踪影,侯耀华和自己女徒弟之间的事情至今没有解释,他作为主流的艺术家,近几年没有好的作品,和自己女徒弟之间的绯闻满天飞,还有当年戴志诚与郭德纲师傅前妻的事也是沸沸扬扬,这都是因为当年网络不发达才没有大肆曝光。
郭德纲说;“我没火之前相声圈的艺术家本可以一个月拿着固定工资,愉快的度过以后的生活,但是郭德纲的出现让他们有危机感”。可能郭德纲的出现就是现代行业所说的“内卷”,但相声界也不是没有其乐融融的场景。
确实在郭德纲之前相声是主流独大,新式相声火遍全国,大家不知道《太平歌词》,也不知道传统相声,更不知道京韵大鼓,我们现在能知道这些,都是郭德纲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翻看郭德纲之前的影视资料,能发现郭德纲以前台上很卖力,相声作品也时常更新,一次演出比一次精彩,但是现在郭德纲和于谦在台上都有肉眼可见的在变老。
不管是看好郭德纲的,还是对郭德纲有偏见的,都认为郭德纲在发扬相声上功不可没,德云社甚至很长时间内成为了相声界的标杆,为多少同行指明的道路,更是让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相声大师马季先生曾经公开夸赞过郭德纲,说他的出现让相声又火了起来,甚至还给德云社题了字,马三立之子马志明在天津卫视的相声上认可郭德纲,说他救了相声,又在德云社天津民主剧场开业时到场祝贺,杨少华也说要向郭德纲学习,那为何老艺术家都能接受郭德纲呢?
小编认为,他们内心是真心希望相声越来越好的,不掺杂个人感情,郭德纲对待相声认真,对待人更是加倍珍惜,希望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传承下去,遇见陶阳就创办了麒麟剧社,让他在京剧行业发光发热,看到张云雷在鼓曲方面的实力,就让他参与到了鼓曲社,为其成员树立榜样,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是一堆数据不是一段影像,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小编觉得艺术的本质就是传承,这样才有它该有的价值,你们觉得呢?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留言,点赞关注,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