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韩剧,会发现在五花八门的题材之中,韩国编剧对于“家长里短”的题材特别的得心应手。这些戏不将重心放在奇观般的英雄之旅或是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上,而是将平凡人的市井生活一一向观众展现。
这类题材也总能培养出闻名遐迩的作品,电影《寄生虫》,电视剧《请回答》系列,无不成功于它们对于“平民生活”的精确描写。
我看过的韩国音乐剧也是如此。即便有大量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被引进国内,至今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一部叫做《洗衣服》的作品,以及今天要说的《寻找家人》。
只看名字你几乎很难在各种酷炫的作品名当中将它们选为自己看戏的目标,甚至看过故事简介也是同样。
《洗衣服》讲述的是首尔的“棚户区”中,一群小市民笑与泪的故事;而《寻找家人》的主角则是两名七十多岁的奶奶和她们身边的鸡、猫和狗,故事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中。
所有同类韩国作品都有着一个共性:它们不试图用编纂出来的精致给观众幻觉,而是用生活中的真实细节来打动人。
本周末即将在上海演出的《寻找家人》,正是靠这样的细节获取了陈佩斯的青睐。中文版音乐剧《寻找家人》由陈佩斯创立的大道文化,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海笑文化出品,制作人是一直运营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孵化计划,同时也对韩国音乐剧有着多年经验的王海笑。
《寻找家人》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中文版制作也将这个故事本地化:一个居住在东北农村的奶奶刘福春,突然迎来了从南方而来,寻找自己儿子的另一位奶奶池桂兰。两位老太太从素不相识磕磕绊绊到相互陪伴寻找家人,孤独的日子终究被温情驱散。
这部戏的舞台极尽质朴,旧旧的农家小院儿,门口挂着大蒜、玉米和辣椒,除了门口的大树和脚下的石阶,再无什么复杂的陈设。
着眼的故事,也都从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鸡毛蒜皮着手。
两位老人从初相识的吵吵闹闹,到一起叫外卖吃坏肚子,逐渐建立友谊后,再共同造访街道办事处、邮区、警局寻找儿子的下落,最终在探明真相之后相互守护,成为真正的“家人”。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关于“陪伴”的作品。
两位独居老人,一个失去了女儿,一个失去了儿子,陪伴她们的,只有三位演员饰演的鸡、猫和狗。小动物们固然能给老人们带来一些活力,但终究无法成为生活的主心骨。
两位相依相伴的老太太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我曾数次被剧中的细节所打动,不止是因为生老病死的沉重话题,更是因为我看到了她们身上闪现出的女性光芒。
所有令我触动的“老人故事”中,老人们不仅仅是“长辈”,都是有充足情感的鲜活个体。她们也曾年轻过,拥有着姣好的容颜;也曾是家中的中流砥柱,面对过命运的不幸。但行至暮年,她们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在绽放着生命力,不输任何一个人生阶段的样子。
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剧中两位老人去照相馆照相时,唱起的一首歌:
在深的像垄沟的皱纹上
涂上像雪一样白的粉
被寒风吹开粗糙的脸颊
让温暖来晕开脂粉
像苍苍芦苇一样的眉毛上
画上了月芽儿一般的眉
像被烟熏过一样的嘴唇上
涂上像樱桃色般的点缀
两位老人带着不那么灵便的身躯在互相欣赏彼此的美,真的是一个很令人动容的画面。
《寻找家人》的音乐十分轻盈而悦耳。它没有许多音乐剧中令人听觉疲惫的大管弦,自然也不会出现不切合内容风格的电子和摇滚,在中文版重新编曲过后,多以民谣吉他和民乐器伴奏。
故事的结局,谈不上大团圆,甚至没有解决最开始出现的问题,一切就这么淡淡地继续下去了。而这往往是生活的真相,没有刺激的开始和绚烂的结局,平静才是生活的常态。
这样的故事,其实同样很适合改编成音乐剧。它的真实与细腻,柔软与坚强在音乐的作用下,能更好地被呈现在观众面前。比起华丽的假设,温和的真实如今更能打动我的心。
去剧场看看这部《寻找家人》吧,你的支持,可能会让这样的作品在中国,更有机会再次出现。
丨演出信息丨
演艺大世界·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
音乐剧《寻找家人》
丨演出时间丨
10月22日-10月23日 19:30
10月23日 14:30
丨演出地点丨
中国大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