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过去,当人们都以为大盘开始渐渐冷下来的时候,《长津湖》又用一次漂亮的反击,提醒人们影院还有热度!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长津湖》共拿下3.5亿票房其中周六超过2亿,周日接近1.5亿,如今总票房已经接近50亿,马上要超过《哪吒》 了。
这不禁让人们感叹,《长津湖》引发的“长津湖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人们看《长津湖》的兴趣并没有随着国庆假期的过去而有所减弱。
所以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为什么是《长津湖》?它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其实从上映之初到目前的大爆及现象级观影,《长津湖》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或许我们可以思考,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电影,观众到底喜欢看怎样的电影。
以大火的《长津湖》为例,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四点:
一、讲述中国英雄,呈现平凡人的伟大
美国科幻英雄大片《复仇者联盟4》已经被挤到了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七位。
而在前六位,有三部电影是以中国英雄为主题的电影,分别是《战狼2》、《长津湖》以及《流浪地球》。
抛却《流浪地球》的科幻属性,看得出无论是《战狼2》里的冷锋,还是《长津湖》里的伍千里、伍万里、雷公、谈子为和余从戎等,他们都是现实中“平凡”英雄的代表。
平凡人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是中华文化中经常强调的。而这些平凡的英雄们,让我们对“英雄”一词有了新的理解,让中国人对“英雄”一词有了新的看法。
无论他们多大,叫什么,来自哪里,只要他们曾为了祖国和家乡努力奋斗过,流过血,甚至付出过生命,那他们就是英雄。
这样的英雄值得被每个中国人铭记,也能勾起每个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炽热和感动。
这就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和中国人民史观最大的不同。
美国人讲求个人英雄拯救世界,忽略集体的力量,而中国英雄往往是集体的一份子,他们既是集体的,也是个人的,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不光这些留下姓名的志愿军战士,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照样都是英雄,这是我们对待英雄的态度,而这样的电影也必将受到人民的喜爱。
二、科普真实历史,弘扬精神
在《长津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比较出名的是上甘岭战役,因为很早就有相关影视作品了。
而《长津湖》在选材上,就完成了一次超越,因为它既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长津湖战役胜利的呈现,又是对这场惨烈战役的一次科普。
不少观众看完电影,开始看相关纪录片,看历史书,甚至自发啃冻土豆,这都是《长津湖》带来的效应。
从不知道到了解,这是一次对历史的科普。
同时,多数观众通过《长津湖》了解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事迹后,会对中华的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抗美援朝精神”。
他们通过电影知道了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知道了和平的可贵,也终于知道了那场战争为什么而打,为谁而打。
三、上下一致的态度和拍好电影的决心
《长津湖》的大爆,与整个剧组上下一心的态度不无关系,他们就是抱着要做出好电影的态度,抱着致敬先烈的态度拍的电影。
在电影外,这些演员也是钢板一块,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吴京和易烊千玺待在剧组整整半年,推掉了很多档期和机会,才成就了《长津湖》。
当你有12分诚意的时候,那种情感会灌注到影片中,观众感受得到。
这种态度,让《长津湖》中的每个演员都有那么一股真实志愿军战士的精气神,一看他们出场,就能沉浸在影片中,这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影片的质量,而好的质量,自然是电影大爆的保证。
四、博纳真硬真敢拍
最后,《长津湖》的底盘,是由博纳影业兜住的。
要知道请来三位知名大导演,斥资十几亿,动辄成千上万人的戏,这需要魄力。
真正拍出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的战斗场景,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要有好故事,好逻辑,好人物,这需要水平。
赶上疫情停拍半年损失几亿,之后还接着拍,剧组几千工作人员每两天做一次核酸检测,电影也从未停下,这需要毅力和耐心。
最终不得不感叹,在疫情过后,博纳能拿出无与伦比、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家底,投拍了这部“不仅拍给现在的观众,也拍给50年以后的观众看”的电影,这才是勇气,是担当。
有大勇,才能有大爆,有魄力,才会有市场,这一点或许其他电影无法复制,也难以复制,因为《长津湖》注定是独一无二的。
在拿下高票房的同时,《长津湖》也成功盘活了电影大盘,激起了全民观众的热情和信心,提振了电影行业从业者的士气。
想一想,上次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进电影院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了?
这就是《长津湖》带给我,可能也是带给中国电影的一些思考。
最后依旧希望《长津湖》大爆,也希望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赶快走进影院观看!因为《长津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