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希
看一部影视剧往往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如果碰到播出方为了提高热度不断压缩播出时间,看完整部剧可能需要两个月,对比来看,综艺节目的观看显然就更加轻松一些。
相较于影视剧,综艺节目在剧情方面没有所谓的连贯性,即便是哪一期忘记观看,也不影响后续内容的欣赏。
另外一方面,如果是以放松作为观看艺术作品的目的,更加轻松的综艺节目显然要比影视剧合适一些。
就市场反馈来看,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热度反馈更加直接一些,这里就能够体现明星自身热度和节目之间热度相互成就的表现。
影视剧的市场反馈显然不是如此,演员热度只是保障作品得到市场肯定的一部分,剧本、角色呈现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影视剧的市场口碑。
既然如此,那为何制作方不全身心投入到综艺节目的制作,还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影视剧的制作呢?
一方面是市场的多样性,一方面是制作方的能力限制,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从热度的延续性上来看,影视剧要比综艺节目更加出色。
综艺节目的热度往往只是持续在作品播出期间,而影视剧的热度则能够帮助演员延续到下一部作品播出。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综艺节目质量的判断就会简单不少,那就是观察节目播出期间在市场的热度如何,尤其对比同类型节目。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总决赛结束之后,这档曾经占据综艺热度榜单榜首位置的节目逐渐落下神坛,热度方面开始被其他综艺节目反超。
这就是综艺节目在热度延续方面的不足,即便《披荆斩棘的哥哥》在播出期间出现断层式领先,但一旦缺少新内容的更新,或者说观众了解到最终的结局走向,注意力就会被其他节目所吸引。
完成更新的综艺热度榜单中,《披荆斩棘的哥哥》已经跌落前三位,目前排名第四位,而因为节目已经结束更新,观众对该作品的关注度只会逐渐降低,榜单排名自然也会一落再落。
顶替《披荆斩棘的哥哥》出现在榜单排名中的作品分别是《这就是街舞4》《超新星运动会4》以及《最后的赢家》。
《这就是街舞》作为一档现象级系列综艺节目,每季节目的播出都能够得到市场肯定,对于制作方来说是对其能力最大的认可,不过根据比赛进程来看,《这就是街舞》系列节目的热度也将开始走下坡路。
《超新星运动会》重新向观众展现了流量明星在市场中的影响力,系列节目同样能够保持足够高的热度,再加上比赛刚刚开始,未来该节目的热度将会长时间占据在观众视线中。
对比之下,排名第三位的《最后的赢家》显得有一些“落寞”,作为一档全新制作的综艺节目,《最后的赢家》不过是刚刚面向观众播出,并没有所谓的制作流程可以参考。
不过结合《最后的赢家》播出后的市场反馈来看,不排除节目组出现想要制作第二季的想法。
毕竟在节目保证热度的同时,口碑也随着节目内容的更新不断提高。
对于没有看过《最后的赢家》的观众来讲,可能对该节目的形式会产生一些好奇:这是一档怎样的综艺节目呢?
《最后的赢家》是在一个大故事背景下不断穿插单元故事的节目,而节目的制作初衷就是让观众跟随嘉宾的参与感受到推理的乐趣,赵又廷、关晓彤、李易峰、林更新等人组成的嘉宾阵容为《最后的赢家》节目增添光彩,让节目呈现得到了市场观众更高的肯定。
推理类真人秀是当下综艺市场的热点节目,《最后的赢家》正是借着观众对推理类真人秀的热情来提高作品的市场占有率,而根据导演组在嘉宾阵容的选择上,观众也能够发现其用心之处。
赵又廷、李易峰无疑是团队的“老大”:可能特别能力上不够突出,但能够在关键时刻带领整个团队前进;
关晓彤、唐九洲是该团队的智囊团,林更新、秦霄贤则是所谓的“综艺担当”。
这些嘉宾组成的赢家天团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寻求真相,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们对“X”“漫画家”身份的好奇,也是观众想要了解的最终故事发展逻辑。
在结束5个单元故事之后,赢家天团距离最后的真相越来越近,李易峰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也即将和其他嘉宾产生交集,而双方真正同框出现的时候,恐怕故事结局就要水落石出。
剧情呈现刚刚过半,也就是说《最后的赢家》热度其实还处在一个上升阶段,而随着《披荆斩棘的哥哥》《这就是街舞》结束,该作品的热度在排名榜单上或许能够更上一层楼。
从呈现质量本身出发,《最后的赢家》让观众重新产生对推理类真人秀的好奇,而制作方针对故事的打磨、嘉宾的挑选以及整体逻辑线的梳理帮助节目呈现更加出彩,这也是节目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根本原因。
故事仍然在继续,跟随赵又廷、李易峰等嘉宾的脚步,观众期待最终大结局的内容。
校对/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