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过去了,《007:无暇赴死》也过去了。
这一周,我们迎来流媒体上最值得关注的一部电影。
影帝汤姆·汉克斯的年度大作,Apple TV+久违的好片—
《芬奇》
11月5日,这片上线,一举拿下豆瓣8.3的高分。
近期的新片中,它是口碑最好的了。
没有之一。
芬奇是电影男主角的名字。
这部电影,也可以看作是芬奇的科幻末日废土版《荒岛余生》。
一人一狗一机器人,共同上路的温馨公路片。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末日世界。
因为伽玛射线耀斑爆发,电磁脉冲几乎毁掉了大半个世界,美国北部和南部的城市,几乎全军覆没。
芬奇因为在全封闭的实验室工作,得以幸免。
但是实验室之外,几乎都变成了废土之城。
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吞噬了一切,气温常常高达60度甚至70度,只要皮肤暴在太阳下,瞬间能烧出水泡。
点击播放 GIF 0.0M
地上随便捡起一块铁盘,扔上几粒玉米,就能炸出爆米花。
点击播放 GIF 0.0M
在这样的城市生存,太阳是第一个敌人。
此外,极端天气也越来越频繁。
这一次,15个极端风暴天气要在芬奇所在的城市。
离开,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
现在的问题是,去哪里?
剩下幸存的城市绝大多数在东部,少部分在西部,芬奇所在的圣路易斯在美国中部偏东的城市。
去东边,是合适的选择。
但是,他选择了路途更远的西边的旧金山。
东边,人太多。
对于芬奇来说,除了日照,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危险。
世界末日中,残余的食物引发了幸存者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
不信任,是这里的主旋律。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也料到,这是一个从不信任到信任的故事。
但是呢,它又有一点超乎大家的预设。
它没有全然的释怀情绪,也没有一个非常完满的结局,该见之人未能见到,想见之景不能亲览。
芬奇这个角色的打造,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个人物的设定,就是一个残破的人,他不信任任何人。
这种不信任,不仅仅是来源人类资源争夺战。
而是,来自骨子里的——
从小,父亲丢下了芬奇的母亲和他参军,结果一去不复返。
15岁的时候,他接到父亲的明信片,上面写着——
“希望哪天,我们能够见面。”
芬奇兴奋地买了一套合体的白西装,希望能在见面的那天,给父亲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一直到他白发苍苍的那天,他都没有盼来相聚。
在潜意识里,父亲的缺席和失信,让他产生了很多对人类的不自信。
等他成年后,他天然的不信任人。
不喜欢团队工作,喜欢一个人干事儿。
末日之后,由于严重的资源匮乏。
他目睹了一起案件,一个男人,在一家商超门口杀了一对母女。
因为她们,推着一车捡来的食物。
而那时候的芬奇为了自保,只能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不信任,犹如野草一样疯长。
从此之后,基本见人拔腿就跑。
在前往旧金山的过程里,全程白天赶路,因为对于幸存者而言,白天是最危险的,那么对于芬奇而言,那就是最安全的。
而对于芬奇而言,他是不是全然不信任人类呢?
不是。
在公路上的时候,他给自己制造的机器人讲了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
在刚入技术公司时,他攻克了一个技术难题。
CEO去见了他们全组,CEO知道这个关键问题的突破是芬奇做的。
但是,在众人之下,他问了一个问题——
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情况下,他能怎么说呢?基本的情商驱使他说了一句:全靠团队合作。
此时,CEO却向他眨了眨眼睛。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暗号,它表示CEO知道那是场面话,一句不得不说的场面话,
之后,CEO向大家鼓掌:团队合作,那非常重要。
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信任的感情。
即使我撒谎,你也能知道我的实话,并且相信我。
这是他心里非常重要的一粒火种。
世界上是有人理解,并且信任我的,而这种信任建立在全然陌生的关系中。
芬奇这辆从圣路易斯开往旧金山的这趟旅程,也正是从不信任到信任的一种转变。
芬奇的狗,名字叫good year,好年岁。
这只狗,正是从当年那对的母女的狗。
女孩,把狗藏在自己的背包中。
狗狗,得以幸免于难。
点击播放 GIF 0.0M
CEO的眨眼和书包里小狗的幸存,都是微小的人类行为。
但是行为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善意。
而善意,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更是释怀往昔的基础。
芬奇,是一个不久于人世的人。
电影一开头,就给予了非常多的暗示。
工作的时候,他会动不动流鼻血。
点击播放 GIF 0.0M
他看的书,名字叫《暴在电离辐射中的影响》。
即使是穿着防护服,他有时候也不得不接受辐射的侵扰。
医院毁灭,无法得到救治。
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其实,他可以在老家圣路易斯等死,唯一让他下定决心走的,就是这只狗,goodyear。
googyear就是一个隐喻。
它代表了一个充满信任、爱、善意的世界。
表面上,芬奇是为了狗而选择前往旧金山,但实际上,是芬奇开始放下往昔,选择爱的路程作为人生终结的方式。
狗,是人类善良的代名词。
他需要竭尽一切,去保护这条狗。
电影,还有一个细节,表示芬奇对过往生活的释怀。
旧金山金门大桥和白色西装。
芬奇舍近求远,奔赴旧金山。
一来,是因为那边的幸存的城市少,人少。
更重要的是,父亲唯一给他寄的那张明信片上,印着金门大桥。
这趟旅行,他带上了自己的白色西装。
自己生命最后一天的时候,他穿上了这件衣服。
父亲没能如期赴约,但他却在最后一天,从这种失望中走了出来——
只要还未死亡,就有相逢的可能性。
白西装,本就有相逢的意思。
曾经因为不信任,以及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他一直没有多少机会走出家乡。
一辈子,几乎都困在同一个地方。
金山大桥的壮丽,他想象过很多次。
多高,多长,甚至有多少颗铆钉,都能一清二楚。
但是,这都没有什么用。
只有站在桥上,才能感受到那种微风徐来的感动,才能看到那种山河都在脚下的壮丽。
他因为不信任而封锁内心,回避了生活中太多美好的事情,包括金山大桥,包括努力去见父亲这件事。
末了,只能叹一句。
“我真希望,我更好地利用了我过去的时间。”
电影的最后,他未能赶到大桥。
但是,我们感觉到芬奇内心的变化。
一开始,他只为狗狗能继续生存下去,制造了保姆机器人。
但是机器人却通过对芬奇的学习,反映了太多人类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超强的学习能力,危机中的自主能动力,以及最重要的——善意,在自己生重病时,机器人前往危险的医院找药。
如此种种,都指向一个道理。
这依旧是一个存在人类信仰的世界,一个可以期待的世界。
在放下成见,前往旧金山的路程中,芬奇未曾预料的事情也发生了。
这一路,生态竟然在逐渐修复。
蝴蝶竟然都有了。
一切的一切都在述说,接受的力量。
这部电影,最后依旧落入了爱和信任。
但是,它这个结局并不俗套。
金山大桥,未能看见,对他人的芥蒂和防备,也没有完全彻底了结。
但这也赋予电影一重更现实的色彩。
世上,是充满遗憾的。
人们往往死在一步之遥的距离。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算得上非常走心的科幻公路片了。
人物极简,故事也极简。
看完之后,却有淡淡的暖意在心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