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他本该成为一代电影大神!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行程活动 / 发布:2022-03-05
19 人气

可叹,他本该成为一代电影大神!

M·奈特·沙马兰是一个很神奇的导演,不管在顺流,还是逆流中,他都一直在创造“奇迹”。

在世纪之交,他导演的《第六感》风光无限,成为反转结尾类的代表作品,甚至于在04年的爱情喜剧片《初恋50次》中都被“反复”提到,德鲁·巴里摩尔扮演的女主角每一天醒过来,就会把前一天发生的统统忘掉,这其实也是个很好的恐怖片题材,但在此片中却是与阳光和爱情为伴。

正因为女主角这一独特的人设,于是她每一天看《第六感》,都像是头回看一般,每次都被惊掉了下巴……

《第六感》剧照

其实这个反转结尾,也不是特别的“原创”,因为早在1994年朱塞佩·托纳多雷自编自导的《幽国车站》里,就有类似的收场。

但可能这片太过文艺向,而不像《第六感》那样,绝大部分的段落都是标准的惊悚片,没想到最后还会附赠一个“大惊喜”。

《第六感》之后,沙马兰导演一下子便成了电影界的宠儿,就好比《电锯惊魂》在全球热卖后,主创所受到的追捧,但与其在这边说起导演温子仁,更应该提的是《Saw》的主演兼编剧雷·沃纳尔 。

《电锯惊魂》剧照

因为温子仁后来导演的《潜伏》和《招魂》系列,类型有点太过于“纯粹”了,很多就是为了吓人而吓人,至于吓人的方式,至少在我这个东方人看来,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

而且他长袖善舞,触及到各类制作,特别是像《速度与7》以及《海王》系列这样的超级大制作。

《招魂》剧照

而雷·沃纳尔除了继续帮温子仁编剧外,他还自编自导了科幻动作片《升级》,以及名气更响亮的《隐形人》。

我个人觉得像《隐形人》这种才是后来的沙马兰导演,本应该拍,却始终没能拍出来的那类电影。

接着再看沙马兰导演自己,自从《第六感》一吓惊人后,他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好几次入围金酸莓奖,却又屡败屡战。

除了像《重返地球》《最后的风之子》这样少数科(奇)幻中等制作外,他基本上还是沿着惊悚片这条路线,笔直的走下去,甚至还包括《探访惊魂》和《电梯里的恶魔》这样极小的制作。

《重返地球》剧照

应该还是由于惊悚片虽小,却有爆款的可能,于是沙马兰虽然一再失败,而且在风格上固执己见,但还是有大公司继续找他合作,相信下一部以小搏大的爆款,即将产生。

《分裂》可能就是这样的爆款,但在制作理念上,更“爆”的应该是《玻璃先生》,也称为《分裂2》或《不死劫2》。

相信这也是环球影业继“暗黑怪物宇宙”的头炮《新木乃伊》哑了之后,再战江湖的一手“王牌”。

而沙马兰之前手下的那些“怪胎”们,如果单干的话,实力有限,可把TA们整合起来,没准就会创造奇迹。

《分裂》剧照

只是就算是这样的“惊吓者”联盟电影,沙马兰还是极为克制,不会把大量的预算放在特效上,还是呈现出类似独立电影那样的“捉襟见肘”感。

反正M·奈特·沙马兰导演的职业生涯,如果用“半死不活”来形容,应该是合适的,而难得的一些与光芒,也没准会被解读为“回光返照”。

《玻璃先生》剧照

而最近他又自编自导自监(制)了又一部作品《老去》。

这个故事是根据一部法国的图像小说《沙堡》改编,其实名海报和简介,就能“轻松”想象故事讲什么,无外乎就是人类在特定区域里“速朽”的故事,这可能比直译的《老去》更贴切。

而这部电影马上让我想起之前的两部影像作品来。

《老去》剧照

一为《黑客帝国动画版》,其中有一部短片叫《超越极限》,是讲因为程序错误,城市中一个小角落,地心引力突然出现问题,小孩跳起之后,竟然能接近贴地的“悬浮”。

当然很快这个系统错误,就被发现,并“恢复正常”。

另一部是《进化危机》,由《X档案》的男主角大卫·杜楚尼主演,又是个外星来客的故事,但聚焦点不在外星生物和地球的关系,而是一个快速进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地球上需要以亿为单位的时间来发生的进化,这些外星生物在几天内就完成了,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进化?

《老去》几乎是在时间与地点上,中和了上述两部作品的特点。

全片几乎是发生在一个海滩上,这些游客是专门来度假的,并被特意推荐到这里,然后发现各种奇怪的事情,却再也回不去了。

而奇怪的事情就是,所有在场的人,虽然不够格叫“进化”,但都在速朽,而小孩也会在一两天内快速发育和成人,真正意义上的未老先衰。

而在视觉奇观上,也有不少精巧的设置,因为时间在快进,所以一个小伤口会快速的愈合。

通常这是好事,更像是某种特异功能。

但如果是在开刀时,这种快速愈合就成了问题。手术刀一划开,伤口马上愈合,手再快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于是只能众人一起把伤口拉开,才足以把体内的肿瘤取出来。

本来身体缺钙的少妇,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吓人的老妪,关节还能扭曲到各个角度。让惊悚片里常见的桥段,有了“理论依据”。

有人的眼睛迅速老化,看不清楚,而各种老年病说来就来,心智上面也渐渐失控……

这样类似《迷失》其中一部分的“超自然”设定,要撑满一部电影的片长,是绰绰有余的。

但问题是,结尾怎么办?总不能像《迷失》那样只是个“平等宇宙,阴阳两隔”?

而在这边,也得特别讲一下沙马兰电影的结局问题。

大多数观众第一次看《第六感》,除非是被特别提醒,不然并不会抱有一份被“反转”的期待。但最后那个结局,却有相当的颠覆。于是惊喜产生了,就算在第二遍看时,前面的那些小细节“提示”,并没有多到足以让人震惊的程度。

但就此,结尾的反转,成了沙马兰导演的一个标志,和巨大的负担。

更要命的是,他之后的电影,可以说就没有一部带来过这方面的惊喜,甚至连合格的都很小。

不管是《天兆》《神秘村》,还是《灭顶之灾》这种,都是起初雷电交加,到最后雨就下了几滴,像眼泪的那种。

非常反类型,反期待,甚至“反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多次入围,并且以《最后的风之子》勇夺金酸莓最佳导演和剧本大奖,也只能说是实至名归。

《最后的风之子》剧照

但问题是,沙马兰导演这样的节奏与结局处理,并不是孤例。就连最懂得揣摩观众心理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2005年所导演的《世界之战》,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如果有人跟我说,《世界之战》其实是沙马兰导的,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相信是真的。

《世界之战》剧照

当然,也是因为911后的大局势,好象实在不适合拍外星生物与人类和睦相处,也不方便太过渲染地球人的绝地反击,于是最后人类的胜利,是不费吹灰之力,是外星生物“水土不服”,咎由自取的。

这样的拍法,即使是斯皮尔伯格,也会受到极大质疑的,但从现实理念上而言,又很难不让人想起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

如果说斯皮尔伯格的《世界之战》,只是应对大环境的一时“任性”之举,那沙马兰导演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金奈,幼年才随父母移居美国,在费城市郊的佩恩谷长大,八岁时看了《夺宝奇兵》后,以斯导为偶像,立志要做导演……

这样的成长经历,意味着他始终是以一种“外来”的视角,看待美国文化,及主流电影。

再说回《老去》,结局也说不上有多意外,因为此类如同《心慌方》式的故事,最后都得回到一个观察和操纵者的视角,更不用说和希区柯克一样喜欢“抛头面”的导演本人,就亲自扮演了这一视角。

再加上沙马兰导演出生于医学世家,家里都是医生,只有他弃医从影。

而且据说他老爸后来得了老年痴呆症,总是问他白兰度和尼科尔森合作过一部电影,片名是什么?

在《老去》中,导演就“假私济公”的用了这一桥段,还用在了一个脑子“糊涂”的医生角色身上,但这跟结局一样,除了表明导演来自医学世家外,好象也没有更多的深意。

当然马龙和杰克确实合作过一部电影,是1976年的《大侠谷》,也被翻译成《原野双雄》,但在两位等身辉煌的履历中,这片似乎都不够有名。

沙马兰导演不能简单的和希区柯克导演相提并论,前者不在乎角色的凝视,而且在透情节时也非常“吝啬”,而不像希翁那样非常乐意让观众知道得太多,从而尽可能的先担惊受怕起来。

而且,反转结局的电影是可遇不可求,只能妙手偶得之。以此来作为衡量标准,对于沙马兰导演来说,只能是苛求了。他似乎也不是奔着这去的,于是后来在很多观众和影评人的心目中,有点“破罐子破摔”。

同时,我也觉得像《隐形人》这样的电影,才应该是沙马兰导演追求的方向。

之前的《透明人》等电影都是从男性的视角出发,《隐形人》恰恰相反,从家暴这一“无形”的伤害,和隐形这一奇幻元素相结合,从而呈现出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升华。

《隐形人》剧照

其实《老去》也可以不仅仅是“多快好省”的展示视觉奇观,同时联系到亲情爱情,与人生感悟,还可以有更多的触及与提升。

比如常常说中国人在最近几十年里,走完了西方几百年走过的路。

这可以不只是一句阐述,而是变成一个《老去》式的故事,同样还是一帮人在某地加速的活着,但那个地方可以不是海滩,而是改成工地或工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