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先生是新中国音乐指挥界的杰出代表。从新四军老战士到交响乐普及的功臣,从著名指挥家到自闭症孩子们最爱的“曹爷爷”,今年96岁的曹鹏离休后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不仅致力于交响乐普及,还坚持用音乐为自闭症患儿和他们的家庭服务。
在最近举行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曹鹏获颁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一位九旬老人,瘦弱身躯里饱含的蓬勃的生命力,对音乐、对孩子们的大爱,深深扎根在了一群90后年轻人的心中。近日,记者跟随曹鹏先生的脚步,来到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排练现场,听跟着乐团长大的一群85后、90后们,讲述这位他们心中永远不老的指挥台上的“90后”。
晚上7点,在大女儿曹小夏的陪同下,曹鹏来到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排练现场。不久前他刚摔了一跤,腰背仍在康复中,但因为疫情延后的演出都在这两个月,他放心不下,音乐、排练、演出,是他心目中的头等大事。
“因为它代表一个专业的水平,专业的作风,专业的素质”,曹鹏告诉记者,“城交”团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热爱音乐有演奏能力,经过考核后大家聚到了一起,“有的已经跟我合作了几十年了,交大的,南模的,毕业以后一直到城交,他们都很好,这么多年工作之余能一直坚持,不容易。”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是中国大陆第一支非职业交响乐团,创办于2005年,那一年,曹鹏80岁。
“他一直跟我说我们中国没有业余交响乐团,这些小朋友童子功,毕业以后就没有地方去,他觉得很可惜,后来有一次他很一本正经跟我说了,这个事情你得帮帮忙,他到了80岁,他在想怎么来普及音乐,他一生就是为了一个普及音乐,我觉得这是好事,我说我这样,我先帮你组,但是组成了以后我就发现我是走不掉的。”回想16年前初创“成交”时的情景,如今担任乐团团长的曹小夏历历在目。
成立交响乐团谈何容易,场地、乐器、有专业水准的乐手招募。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在社会各界和家人朋友的支持下,曹鹏父女带领“城交”每年举办公益音乐会、“爱在城市·关爱自闭症慈善音乐会”,迄今为止演出250多场,听众超过53万人次。曹鹏坚持“交响乐无业余”,对乐团高标准严要求,乐团多次受邀出访,与国际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张魅力名片。
“我们所有的团员都非常佩服曹老师,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仍然发现曹老师的精力以及能力仍然比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强,我们管他叫曹爷爷,因为他的年纪是可以做我们爷爷一辈的,但是他在排练上的精准度、他给到我们团队的要求,仍然会让我们甚至感到有些害怕”,乐团的元老级团员、圆号手汪淳告诉记者,“他对专业的要求非常之高,只要你在交响乐团,在他的手下,他不会当你是一位业余的演奏者,而这恰恰是音乐精彩的地方。只有我们怕他,这个音乐才会动听才会精彩。指挥是一支乐团的灵魂,曹老师就是我们这支乐团的灵魂。”
“他对事业的这份认真,他是不顾自己的一切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特别是我们做了天使知音沙龙,碰到自闭症孩子有什么事,他会用很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曹小夏说。
2008年,上海曹鹏音乐中心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合作,成立关爱自闭症儿童的项目“天使知音沙龙”,曹鹏亲自为他们编曲、排练、指挥演出,孩子们学会了打击乐、铜管乐、小提琴,能完整地演奏一支曲子,能安静地听完整场音乐会,能免费上优质的音乐课文化课,能到“爱咖啡”实践基地学一技之长,为日后自食其力打下基础。
“天使知音这个乐团是很不容易的。学了乐器就可以打开自闭症孩子的耳朵,让他们整个身心都能融合在音乐里头,这个对他们很重要。他们的家长都带着他们来学乐器,家长都非常高兴。”曹鹏告诉记者。
天使知音沙龙成立13年来,汇聚了5000多名青年志愿者,其中不少是城市交响乐团的团员。看似平常的同台演出,给自闭症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慰藉,也在年轻的“城交”团员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打击乐对这些比较特殊的孩子来说,可能上手比较容易一点,我就觉得这是一份爱心,也是曹老师给我们的一种传递。”打击乐声部乐手王维瑜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位工作在徐汇的幼儿园老师,不仅在“天使知音沙龙”做志愿者,爱音乐爱孩子的她也会把交响乐知识带回给校园里的宝贝们。
而在汪宁眼中,不苟言笑的曹鹏内心的大爱,都藏在了舞台上下的点点滴滴里。“自闭症孩子难以控制自己,有时我们一起演奏,他的木琴棒子挥来挥去,我们眼睁睁看到是砸到爷爷的,但是他很坦然,他就还是抱着这种爱心,说着‘没关系,没关系’,在台上这样去呵护孩子们。无论是说爷爷也好,长辈也好,我们其实看着很感动。城市交响乐团、天使知音沙龙,曹爷爷花了很多的心思在里面,他是一个对我们来讲身体力行的榜样。”
汪宁有些哽咽,“我们平时私下里比喻他像一盏在海边的灯塔,很多时候他可以为我们指引一个人生道路的方向,整个‘城交’团队里面的团员其实一直是在受到他的感染和他的以身作则的一个影响,你现在看他在舞台上指挥很潇洒,很舒展,但是他在台下就是很安静。我们就感觉到他是很安静在那边休息,调整自己;我们在国外演出的时候,他也会跟我们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开开玩笑,但是一上台,在排练的场合,就能够感受到他坐镇在那边指挥,我们就要开始排练了。”
本月20号,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有一场演出,担心父亲体力消耗太大,大女儿曹小夏找了一位青年指挥帮忙一起排练,乐团首席、著名旅美小提琴家,小女儿夏小曹担当起了台上台下的沟通。可是在观众席没坐一会儿,老爷子就拄着拐杖执意上台,重回他熟悉的指挥席。
在城交,像汪淳、汪宁、王维瑜这样从学生交响乐团开始,十几年二十几年跟着曹鹏一路长大的团员不在少数,这里是他们工作之外延续音乐爱好的一个家。当天排练现场,还有一对在乐团相识相恋的年轻人赶在“双11”之际脱单,特地给大家带来了喜糖。
“音乐让我们进入南模交响乐团,在乐团中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有机会通过南模再加入学生交响乐团,因为对音乐的共同爱好,那个时候就认识了我的另一半。”乐团小提琴手、准新娘甘璐告诉记者,“肯定会觉得爷爷很辛苦,但是爷爷对指挥、对音乐的热情影响到我们。”
“他这一生沉浸在音乐里面。作为我们来讲,我们要孝敬他的可能就是音乐了。给他买衣服他不要,你给他吃得好,他也吃得很少,他什么也不要的,他一生就是为了音乐。我觉得我们做小辈的不但是要孝敬他,现在还要传承她的音乐。”曹小夏说。
去年,曹鹏一家三代人捐资百万,为自闭症家庭成立“万向曹鹏慈善信托”;又推动相关机构为心智障碍者家庭提供意定监护、监护监督服务。而从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到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曹鹏父女俩实际上已经为上海构建起了一个业余交响乐团的成长阶梯。
“不管下雨,不管再冷再热,大家就是一下班就“哗”就冲到这里,所以我觉得我们这边跟人家不一样,是市民当中的这么一支乐队,是自己的乐队,我觉得其实挺开心的。”支持着父亲一路走来,一起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的曹小夏告诉记者。
“我两个女儿以及夫人都是搞音乐的,我们都全心地为社会服务,不为自己,能一直和年轻人在一起,我非常高兴,所以再累我还是要来,哪怕生了病,我也坚持的。上海是很高水平的城市,他有高水平的音乐演奏者,我现在96岁,能够来排练,我说我跟音乐在一起。我96岁就是69岁,我跟年轻人在一起,我只有6+9岁,能和大家在一起,我觉得很年轻!”“90后”指挥家如是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