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紫,井柏然主演的《女心理师》上线之后一直有着出色的热度表现,目前剧作拿到了四次猫眼的热度日冠,在《谁是凶手》和《风起洛阳》这两部新剧上线之后,《女心理师》也依然稳稳的排在热度的前三位。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女心理师》在豆瓣却只拿到了5.2的评分,超过16万观众看过这部剧作,但是其中给出一星二星评价观众占比超过50%。这样的口碑评价放在以往的国产剧作中,直接说明了剧作品质差强人意,但《女心理师》却是明显的热度与口碑不成正比,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目前不少国产剧作都出现了开播遭遇差评的现象,《风起洛阳》由于技术问题延播一小时,但是已经被差评刷屏,《女心理师》也没好到哪里去,在开播半个小时的时间之内就有不少观众已经给出了差评,甚至还被高赞。究竟是这部剧作的品质真的不行,还是不入黑粉们的眼呢?
争议不断?央媒为《女心理师》发声
从观众给出的差评来看,一部分观众认为剧作太浮夸,用假大空吹高级高端的心理学。毋庸置疑,《女心理师》的确是一部聚焦心理师这一职业的行业剧,但是剧作究竟有没有让心理学成为一种高级高端的职业呢?
剧中所呈现的心理师,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包括选择的案例,也都是当下的一些热点话题,剧作甚至还因此被质疑从热搜中选材。但实际上在热搜中出现的案例能够引起广泛的讨论,也直接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戳中了一部分人的痛点。
剧中贺顿的人物设定相比起普通的心理师来看多了听觉异于常人的特点,这在一部分观众看来不够接地气。
但《女心理师》是一部影视剧作,在兼顾专业性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艺术化处理。
如果真正将心理师的生活日常呈现给观众,仅仅只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那么《女心理师》就会成为一部乏味平淡的作品。
其次,有观众质疑《女心理师》这部剧作将毕淑敏的书改的面目全非,其实剧中呈现出来的一些案例确实与原作小说中有一定的出入,但是本身心理医生面对的患者就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问题以及心理师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帮助都是因人而异的。
在不同的时代之下,人们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不同的,一部剧作想要符合当下观众的期待,那么自然要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而不是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旧的问题,很难让观众与之共情。
还有观众认为《女心理师》剧情脱离现实。学生因为家庭关系破裂而走向极端,二胎生子的母亲因为身体的原因而陷入自卑和产后抑郁,职场上因为讨好型人格而不愿意拒绝别人,导致自己情绪崩溃的打工人,包括受单亲家庭影响而暴饮暴食的女孩。这些现象相信是社会中最常见,且能让大部分人感同身受的。
《女心理师》涵盖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或是家庭,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反倒是让剧作尽可能的贴近我们的生活。
一部分给出差评的观众,没来由的质疑更像是黑粉的操作,但万万没想到,《女心理师》黑粉们的“遮羞布”,先是被央媒给扯掉的。央媒第一次发声是针对《女心理师》的五大质疑,从评分,专业度,案例,主题,类型做出回应。
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剧作之后,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曾经的经历,显然是受到了剧中案例的影响,而对于剧作的改编,《女心理师》也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更有时代性的心理案例。剧作要照顾的是广大观众,也希望能够让观众在看过剧作之后,得到一些心理安慰。
可以说,《女心理师》不但不是一部悬浮的剧作,甚至是一部写实,无限贴近生活的剧作,这是国产行业剧的一次新突破。
央媒二次发声,被业内专家认可,符合当下实际
《女心理师》的口碑没能回暖,也让央媒在为剧作发声之后,又再次发声,新华社点评《女心理师》顺势登上了热搜。
新华社认为《女心理师》并未仅仅停留于具体案件的展示,而是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在解惑的过程中衍生出公共的社会议题。
比如尤娜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而选择通过走极端的方式来挽救父母的婚姻,引起他们的关注,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部分父母在选择结束一段关系的时候,只关心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是怎样的感受,但是却并没有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而产后抑郁的话题,也是近几年来被讨论最多的热点话题之一,很多有过这种经历的观众,都能与剧中的母亲感同身受。而《女心理师》这部剧作解析产后抑郁背后的根源,比如丈夫的不作为,当众尿的窘迫,失去自己生活和圈子的孤独,都是引发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毕淑敏认为心理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的表现形式如果从临床心理医生的角度来讲是与时俱进的。毕淑敏在原作小说中提到的许多案例,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之下是普遍的,但放在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也是不同的。
在《女心理师》中,除了离异,单亲家庭等案例在任何一个时代之下都可能存在之外,职场讨好型人格的案例或许更具有与时俱进的探讨价值。比如同事聚餐,但偏偏忽略了自己,在理发店理发时被对方要求办卡,却无法说出拒绝,包括在景区以不正当的手段被拍照。
《女心理师》显然是希望能够抓住当下的社会痛点,而不仅仅只是还原原作。而这部剧作也被不少业内专家认可。显然这是一部符合当下实际的剧作,它对于社会心理问题的涵盖面必然是要超过许多对于某一话题浅尝辄止的非专业剧作的。
《女心理师》完全是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央媒的两次发声,都证明了这部剧作的高水准,好剧不该被黑粉们恶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