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在华语乐坛杀疯了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娱乐八卦 / 地区: 港台 / 明星: 周杰伦 / 发布:2023-01-03

短视频在华语乐坛杀疯了

文 | 挪威

图 | 挪威·摄于新疆

第 660 篇文章

11日,TMEA年度盛典发布了今年华语乐坛最热的十大歌曲。

很多网友本来还挺期待,但最后看了结果,发现真是一点料都没有。

十大歌曲如下。

*TMEA年度华语最热十大金曲

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我还是听过几首的,都是在抖音听的。

首先,这个结果一出来,微博网友骂翻天了,吵来吵去,最后形成比较统一的共识是,华语乐坛要完犊子了,进而整个内娱可能都要完犊子了。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所谓十大歌曲,其实就是十大口水歌吗,有区别吗。

所以大家普遍觉得,就这么个榜单,劣币驱逐良币是必然的,然后再这么玩个几年,华语乐坛的创造力很难硬挺了,创造出来也没人听,再硬都要被掰弯了。

与这个榜单形成对比的,是前阵子苹果音乐发布的中国大陆最热歌曲榜单。

大家又见到了那个每天一杯奶茶中年发福脸胖得圆圆的周姓中年男子。

*AM榜单

我简单统计了一下:

榜单 TOP10 周杰伦占 9 首,TOP20 周杰伦占 17 首,TOP30 周杰伦占 26 首;TOP50 周杰伦占 42 首;TOP99 周杰伦占 54 首。

我大概明白周董为什么总是鸽大家了,因为发了新歌容易被骂江郎才尽,而不发新歌你们只能去听之前的老歌。

考虑到周董的歌普遍都要花钱买会员才能听,这一波周董属于躺平收钱,而且还不用挨骂。

妙啊。

这两个榜单由于前后差不多时间出来,所以被大家拿来对比,然后更多人用更大的力气站在下面这个榜单往上面那个榜单扔砖头。

大家很生气,首先是周杰伦都退休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为华语乐坛掏的钱还是大把大把地流入了这个中年男人的口袋,他怎么会有动力发新歌?

而最重要的是,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华语乐坛一个——哦不,半个,或者说三分之一个能打的——都没出来。

所以华语乐坛真的要完犊子了吗?

其实不用悲观,退一万步来说,完犊子了,也是躺在周董的榜单上,纵然此后都是口水歌的天下,听腻了,你还是可以换换周杰伦的口味,最差也就是单曲循环这个中年男人的歌了,这么想就不会觉得很惨。

现在来聊聊我对这份热歌榜单的看法。

在我看来,今年这份十大热歌榜单都是口水歌很正常,真的没必要在华语乐坛完蛋了这条线上跳预言家。

有些人说这是口水歌屠了华语乐坛,杀疯了,我觉得显然不是,口水歌杀疯了的背后,根本原因是,短视频杀疯了。

这个热歌榜单也可以换句话形容,短视频在华语乐坛杀疯了。

我们必须承认,音乐和场景是息息相关的。

而场景这种东西,从一百多年前至今,一直在变换。

在最早期的时候,所谓高雅的古典乐,一般都需要去音乐厅才能欣赏,你也才能有这份耐心坐下来,安静地听完,任由音符从耳边跳进去。

我相信,如果你不是一个狂热古典乐爱好者,应该不太可能随手打开播放器,直接就听贝多芬莫扎特之类的大家曲子。

像稍微偏大众一点的音乐,民谣、嘻哈、摇滚等等,也有这些歌曲相对应的场景。

一般而言,你在开车在青藏高原的时候不太可能听特别哀伤调调的民谣,而你在操场压马路或者独自一人走过某条小街巷的时候,嘴里哼的可能就会是民谣。

到了流行情歌这种类型,就非常适合情侣散步的时候挂着耳机听,尤其是学校情侣,大家在校园里谈过恋爱的话,应该都有过曾经陪你在操场上压马路用同一副耳机听就那么几首流行情歌的记忆。

还有一种也特别能带歌的场景,广场舞。

要嗨的,要节奏感特别强的,要旋律简单的,要能几分钟就上口的,应该没有哪位大妈用高分贝音响放房猫的歌来跳广场舞吧。

简单来说,我认为音乐要和相应的场景呼应。

如果有一年,你看到榜单十大热歌分布得很均衡,情歌、广场舞歌、民谣什么的都有,说明听歌的人在这几大场景里分布得很均衡。

而如果有一年,你看到榜单里的热歌,都是短视频带火的,那就只能说明一点:

刷短视频的人群完全吊打其它场景的人群。

当然,这些人群可能是同一拨人。

比如你既跳广场舞,但你也刷短视频,你既压马路听民谣,也刷短视频,于是短视频成了横跨不同场景人群的最大应用场景。

在这里没有类别,只有热度。

考虑到现在的内容APP,用的都是算法推荐(公众号内容生态真的算少有的订阅机制了,各位珍惜吧),热歌榜就摆在那里。

这里的算法逻辑,简单来说是这么用的:

如果你的视频,配乐用了榜单上的歌,就有概率博取更大的流量,于是创作者们自然有了推广这些热歌的汹涌动力。

我们在刷短视频时,很容易经常刷到重复的口水歌,这是因为热的歌会更热,而且把这些歌曲配在不同的视频里其实也很适用。

我就见过同一首歌,警察抓人配它,妈妈打孩子配它,狗血正能量配它,姐变身居然也能陪它。

好了,不要关注我为什么会看姐变身。

重点是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歌,能横跨各类不同音乐爱好人群,最终获得大家普遍比较基础的共识呢。

答案就是口水歌。

现在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一届年度热歌都是短视频口水歌了,因为时代变了,我们对于音乐的需求也变了。

很多人悲观地认为这是因为歌手的创作能力拉胯了,我承认周杰伦退休之后乐坛确实有点拉胯,但有才艺的歌手也并非没有发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毛不易

但很遗憾,毛不易并没有出现在这份榜单上。

现在人们听歌的逻辑是,不是为了听歌而听歌,而是刷着短视频就把歌的部分给听了,决定歌热不热的,并不是作为听众的我们,而是作为分发中枢的算法,算法又取决于视频内容。

歌么,只是装饰品。

所以我认为这种年度热歌榜单,根本无法反映出华语乐坛真实的创作能力,而只能反映出大家真的都很沉迷于刷短视频,这盛世,最后还是如抖快所愿啊。

但至于什么才能反映花语乐坛的创作能力,我也不知道,

悲观地想,真实的创作能力或许都被算法给覆盖了;乐观地想,每个人在大众关注的世界之下,都有自己一小块天地,这是算法捕捉不到或者捕捉到了也不会在意的角落。

当然,那些在这些角落里歌唱的原创歌手,肯定很悲伤。

因为就这么点人听,西北风怕是都买不起。

短视频在华语乐坛杀疯了的最坏结果,就是好的原创性歌手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最后只能都来卷口水歌,求个热度。

但你看那些榜单上的热歌,你或许听过,但歌手的名字,你可知道?

太多歌红人不红的例子了。

《漠河舞厅》你大概知道,但你知道歌曲创作者是谁吗?

如今华语乐坛的歌曲,我觉得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是短视频配乐,这是这类歌的一种用途,视频是内容,歌是赠送;

第二是打开专门的听歌软件,不附带其它任何内容形态,单纯用耳朵听的音乐,在我看来,这是能真正代表华语乐坛创作能力与未来的。

我觉得不要因为第一类歌曲流量巨大就完全覆盖了第二类歌曲的存在。

希望大家还是能多听听歌 ,在傍晚走路的时候,在夜晚入睡之前,在开心或者悲伤的时候,打开不播放视频的音乐软件,选择歌单,然后关闭手机,安静地、认真地听。

听一首单纯是音乐的音乐,享受其中。

其实听众,也决定了华语乐坛的未来。

-END-2021年12月1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星周杰伦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