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在这欢乐的除夕,中央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祝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愉快。”
点击播放 GIF 0.0M
38年前,随着赵忠祥这几句简短有力的春节祝福,从此成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对全国人民的传统祝福。
回顾1983年第一届可谓困难重重,没资金,没条件。在不足六百平方米的直播厅,甚至没有话筒,没有演员准备室,节目类型也比例严重失调。
李谷一演唱了七首歌,严顺开表演了三个小品,斯琴高娃表演了一个小品和一段蒙古舞,郑绪岚演唱了三首歌,为了延续时长,节目组竟然播放了许多影视片段和花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1983年第一届,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背后的趣事有很多....
今晚,我们聊聊第一届央视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今能登上对许多明星来说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但1983年第一届在邀请演员上却出现了窘境,很多明星不愿意上。
那时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也开始生机勃勃,但宣传方面的禁忌依然很多,演员的表演也受到很大限制。又介于是首次直播,很多明星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3年央视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吃鸡》,这个小品的表演者王景愚还同时担任了这届的主持人。在表演小品时,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乌龙事件,促成了一个经典。
点击播放 GIF 0.0M
其实《吃鸡》这个节目是真的有一只烧鸡,结果在表演的时候被姜昆吃了,马季还问他你怎么把鸡吃了?
姜昆无奈地说,因为我饿啊!顺便掰了一块给马季,最后导致王景愚只好上台无实物表演。
结果无实物的表演彻底征服了全国观众。
李谷一老师在第一届央视中独唱了七首歌,两首合唱,至今无人打破这个记录,但其实我们差一点与这天籁之音擦肩而过。
李谷一所在的单位是中央乐团,大年初一定好了去深圳剧院做演出,李谷一呢,作为中央乐团的招牌,不去不行,因为当时的票已经卖光了,中央乐团不肯放人。
央视跟中央乐团的领导开了两天的会议也谈不妥,在80年代,没有高铁,也没有高速公路,最后找来了公安部。
最后公安部决定,大年初一央视专车送李谷一到广州白云机场,再由广州转至深圳,公安部专程派人一路免检,保证当天的演出,所以李谷一才能参加。
但是在的现场直播中,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中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在当时被称作靡靡之音,是被禁唱的。
因为在直播中观众可以打热线电话,观众潮水一般的电话打进来一发不可收拾,大量的观众想听《乡恋》。
台领导吴冷西当即决定播《乡恋》。
黄一鹤马上通知主持人姜昆,当姜昆上台说下一首歌李谷一准备《乡恋》时,李谷一都傻了,因为当时没有彩排这首歌,又是禁歌,突然间能唱了,李谷一都不敢相信。没有伴奏带,还是工作人员骑车回家拿到演播厅的。
《乡恋》的解禁带给了所有观众一个惊喜,也把晚会推向了。从此以后靡靡之音这事儿就没有了,大家终于可以喘着气儿唱流行歌了。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严顺开表演的三个小品,也是至今没有人能打破的记录。
分别是《阿Q的独白》、《逛厂甸》、哑剧《弹钢琴》。
严顺开在表演小品《弹钢琴》时却出现了“事故”,他走到钢琴面前开始弹奏的时候,音响师却没能放出钢琴声,后面的内容都没办法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了,导致观众没能看懂这个哑剧,这对严顺开来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舞台上“意外”频频发生,舞台外的演员却格外操心,因为连服装都要演员自己准备。李谷一花“巨资”烫了头发。
刘晓庆独唱《绒花》时,穿了一件粉红色的翻领外套。随后她的外套便成了当年最流行的衣服款式。
作为主持人之一的她,红色衬衫搭配黑色印花裙也格外的引人注目。
当年的没有演员的直装费,所有的演员只能拿出家中最好的服装,刘晓庆穿的红衬衫还是她从香港花5块钱淘回来的。
谁又能想到,这身装扮后来在全国引发了模仿风潮,甚至被称为“刘晓庆衫”
1983年的所有节目表演完了,导演张一鹤张罗着把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集中起来准备吃夜宵,却发现唯独少了马季,原来马季正在接现场的热线电话。
1983年的因为受条件限制,看起来像某个机关单位的联欢会,表演者们都坐在一排,往前走几步便是立着的话筒,主持人报完幕,表演者便走上去,带来自己的节目。
那时条件简陋,技术条件也不发达,布景、设备、道具完全比不上现在,但83版的质量却是最强的。
第一届虽然不完美,但本质上却是充满突破的,也是获得了空前成功的,第一届一共花了500块钱,连演员带工作人员一共才60多人,却创造了收视率60%的奇迹。
在很多人眼里,也许83版显得土气,技术也不成熟,但都不能否认1983年确实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今第一届距离现在已有38年,它创造了历届上的第一次:第一次“寒碜”却又饱含新意,第一次现场直播,第一次观众点播歌曲,第一次观众能打电话参与进来.....
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注定了会被人们不断地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