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人民的名义》曾让某高官“对号入座”,认为“高育良”影射自己,想尽办法试图该剧。
10月12日,江苏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行贿罪作出逮捕决定。10月21日,著名编剧周梅森的新剧《突围》登陆东方卫视开播,该剧原名《人民的财产》,被称为《人民的名义》姐妹篇,拍完已经压了近3年。
曾经创下收视神话的《人民的名义》,收官后再无重播。2021年9月,王立科被有关部门立案审查后,《人民的名义》总监制爆料:王立科说该剧“影响党政法队伍形象,具有极大危害性”,曾试图让电视剧停播。这个消息在网络掀起轩然,一度盛传王立科是“高育良”和“祁同伟”的人物原型。
10月28日,编剧周梅森接受娱记阿狸采访。人家不愧是写反腐题材的顶尖作家,周梅森一张嘴就能看出文人傲骨,坦白承认《突围》为了过审被大幅删改过,“修改了不止1000处”,删了十几集。而王立科的确曾拼命打压《人民的名义》,包括写信给公安部要求。但这事周梅森说“真是冤枉”,“写《人民的名义》的时候王立科高高在上,满嘴人民,给我们上着课,我怎么可能写到他呢?我怎么斗胆能想到他呢?他是自动对号入座,自己有严重的问题,他涉及的赃款,比‘高育良’和‘祁同伟’的总额还要多,但他不是我的原型。”
从《人民的名义》里的贪腐官员,到《突围》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总会有人将剧中的人和案件与现实对标,来问周梅森写的是不是某人?或者是某案?他明确回应:自己所有的作品都称不上“有原型”,“像《人民的名义》是一个个案件,很多案件大家都知道,不能说是某个原型。《突围》写国企改革,我没有写任何一家企业,是综合了各家企业的故事。就像有作家讲的:鼻子在浙江,耳朵在山东,眼睛在上海。”
周梅森在国企家庭长大,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国企,《突围》是他一直想写的题材。小说在《人民的名义》拍摄期间开始创作,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就是灵感来源,林满江,石红杏,齐本安这些人,已经在他脑海里浮现许久,轻车熟路,半年时间就写完了。
秦岚饰演的报社女社长经常绞尽脑汁想从企业搞钱,被媒体人调侃“好像看到我本人”。周梅森的太太、《突围》的另一位编剧孙馨岳就是报社出身,现阶段报社面临的状况,她非常清楚。“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包围之中,突围是非常困难的。”周梅森说,报社的戏被删掉了不少,被认为“太灰了。”
《突围》开播后,闫妮的演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被吐槽把“心机女”石红杏演成了喜剧。周梅森力挺闫妮,“我很痛心,看到很多泼脏水式的批评闫妮。可能有观众觉得她为什么要这样表演?选石红杏的演员时,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想象的女主角不是刻板的千人一面,冷冰冰、霸气、模式化的,我需要一个感情丰富、人间烟火气,而且能够适应剧情的女主角。我选择闫妮,现在证明是对的,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具有鲜明特色的女高管形象。”
拍石红杏结局那几场戏时,他在现场看了回放,当时就跟闫妮说:“如果不是你演,这个人物的结局我可能会修改。要是功力差的演员,绝对不可能把这种决绝、非常复杂的一面表现出来。”
通常编剧很少点评演员的表演,怕得罪人,但周梅森没有拒绝,把主演几乎全说了一个遍,比如说“走出了霸道总裁的套路,把人物的复杂感演出来了。这个人物面临很多选择,他不是没有犹豫,不是没想过退却,但最终坚持住了自己的原则,抗争到底。”
当年周梅森被一位优秀的员感动,创作了《人间正道》,这是他创作转型的契机。这位叫李仰珍的党员是原徐州市委书记,已经去世多年。“他让我看到了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奋斗与牺牲。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我把看到了很多东西,都借着《人间正道》写出来了,从此一发不可收了。”
这部《人间正道》引发了几十名官员联名告状的风波,后来的《国家公诉》也进行了800多处的修改,周梅森的作品开始频频“惹事”,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命运多舛。他早有思想准备,“我的作品总是面对社会现实,面对着很多尖锐的问题,力图讲真话,起码不讲假话,可能会和一些审查官员的看法形成冲突。正因为有这种困难,我觉得即便很多人放弃了,但我必须坚持。如果我也放弃,类似《人民的名义》和《突围》这样的作品就要绝迹了。”
坚持、不放弃!这也许娱记阿狸采访周梅森老师时,听到的最令人振奋的话。“在这么一个崛起的年代,各种社会矛盾都会暴出来,这都很正常。要有勇气正视这些矛盾,不能在矛盾面前闭上眼睛,真实是作品的生命。如果现实题材都变成了好人好事的记录,我相信市场和老百姓也不会喜欢的。”周梅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