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消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因病于2022年1月10日上午10时45分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2岁。
金采风资料图
祖籍宁波的越剧流派创始人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30年11月出生于上海,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因自幼喜爱越剧,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因唱电台而名声,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1948年,东山越艺社在明星大戏院演出《王魁负桂英》时,傅全香突然嗓音失润,临时由金采风顶上,使她第一次扮演主角。1950年歇夏间,金采风与丁赛君合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得到观众好评。金采风与吕瑞英、丁赛君,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
1955年在《彩楼记》中扮演刘玉娥,陆锦花扮演吕蒙正
《碧玉簪》中的李秀英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
金采风的名字是雪声剧团编剧成容改的。金采风曾在自传中说:“采风二字出自《诗经》,《诗经》里的好多诗是采集当时的民歌衍化而成的,这就叫‘采风’。现在我们的一些作家,音乐家到全国各地去体验生活搜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歌民谣,也叫‘采风’。从此‘金采风’既是我的艺名,也是我的真实的姓名。”
人间再无“李秀英”
1951年8月,金采风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得到重点培养。1955年随团入新建的上海越剧院。1962年,在电影《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一角。1963年主演的《碧玉簪》被摄制成电影,她主演的李秀英深入人心。
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金采风以闺门旦应工,兼擅花旦。唱腔师承袁派,并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唱腔因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她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质朴中展风采,秀婉中显棱角,柔中寓刚,端庄大方,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
金采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盘夫索夫》中的“官人好比天上月”,细腻优美,情感浓郁,脍炙人口;《碧玉簪》中的“三盖衣”,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
金采风在越剧电影《碧玉簪》中饰演李秀英
1993年,金采风曾获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越剧传承人。随着她的去世,公认的越剧流派创始人仅剩吕瑞英健在。
“宁波女儿”乡情深
得到金采风去世的消息,85岁的宁波越剧老观众孙世基心里很难过。“我跟金老师是1985年认识的,经常到她上海家里去访问,感情也很好。”2021年春节,孙世基曾打电话去给老人拜年,“她说我有好多年没去上海,很想念,但今年再也没有拜年的机会了……”
据孙世基回忆,2009年6月,79岁的金采风曾回到阔别20余年的家乡,为在逸夫剧院举行的“越剧黄金”系列演出活动拉开序幕。家乡人民则在联谊宾馆,为她举办了一场“金采风先生从艺65周年、80华诞暨金派弟子艺缘盛会”,欢迎这位对越剧、对家乡的越剧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宁波女儿”归来。
2009年6月的媒体报道
2010年,应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组委会邀请,金采风与其他三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吕瑞英、毕春芳曾同台亮相宁波图书馆,与戏迷们漫谈艺术人生。“我心里‘火热哒哒滚’的。因为年纪大了,家人曾劝我不要来,我说这是宁波的活动,我一定要去。”金采风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在宁波很受欢迎。我在宁波的学生学习很认真,她们唱腔好、表演好。”
金采风资料图
据了解,金采风在宁波有三个学生,虞秀玲、俞燕珍、陈莉萍。2019年三人曾相聚为金老师90岁大寿庆生。“上午收到消息,特别意外”,陈莉萍告诉记者,“我跟金老师是‘母女’、朋友、亲人的关系,她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来源:宁波晚报
编辑: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