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又上热搜啦!累计票房超54.13亿,正式超过《你好,李焕英》票房成绩,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
可喜可贺的战绩!评论区回复纷纷出现了二刷、三刷的字眼,可见《长津湖》这部电影被一些朋友爱得深沉。
图片截图网络
不过也发现网友对补杀北极熊团团长时,伍千里和伍万里兄弟在“为什么有的可以开,有的可以不开”?这设定出现许多吐槽现象。
图片截取网络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原因,如果有更多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很多人看到伍千里挡下弟弟开的画面,很不理解!
@太矫情,只是众多敌人的一个,还不能开?
@赶紧杀了,外面一堆敌人在,多危险!
@什么?是有的可以开,有的可以不开。
1
网友疑惑:开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是理所当然吗?
北极熊团团长当时身上已经受重伤但生命还在,补杀是最保险的方法,是最佳的防止意外性事件的方法。
网友揭秘:开射杀是篡改历史!
1950年11月27日,在新兴里一带,该战斗先是和志愿军20军80师硬干,且不落下风,不过,“团长”麦克莱恩重伤在运送到东京治疗后,四天死亡。也就是说,这个“团长”不是当场被击毙。(原27集团军编史办主任张克勤同志如此说)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麦克莱恩是虏后,很快死去的。
两种说法,不管哪一种,都不是现场直接击毙的,当场击毙是篡改历史,不尊重历史。
个人认为编剧想通过这段戏传达给观众一些东西:人民军人应该是为了什么而开!
2
整部电影除了战争主线外,还有伍万里的成长故事线,而且导演、编剧对成长线的叙事与表达方式可谓用心之尽。
“兄弟围绕北极熊团长杀与不杀的”这段戏是伍万里成长故事线的最大的争议点也是最大的亮点,部分观众质疑这段戏甚至易烊千玺存在的必要,个人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
每个及格的军人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
面对战争,新兵蛋子与身经百战、经历过解放战争磨砺的老兵做比较,突显老兵的智慧坚韧,新兵战士的脆弱到坚强。
伍万里这个角色遇到的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是起承转合让观众直观看到普通人到战士的蜕变过程。
希望传达给观众那些精神:军人是为了什么去打仗
“英雄”的不是量化出来
伍万里在半山民房,与敌人贴身战斗的他,开始有机会用或者手刀结束敌人生命,但是他迟迟没有开,展示给观众是犹豫挣扎心理描述。
到北极熊的团长官麦克莱恩中苟延残喘时,他冲进来要补杀,展现给观众是急切果断的一个伍万里。
当时伍万里对“英雄“的概念时量化出来的,被战争渲染的嗜血,为同胞复仇的恨意,让哥哥看得起尊严,这些已经成为伍万里认知重成为英雄中的主要条件。
用凌虐一个已经丧失反抗能力的人来满足自我需求,和奉行功利自我主义的美军又有什么区别?
开头仁川登陆,两名北极熊团士兵关于他们战绩和功劳的对话显示出美军信奉功利的个人主义;前往长津湖的路上,志愿军伪装战死的士兵时,两美兵进行 “打活靶”竞赛,也表明了美军猖狂的、自满的心态,满足自己需求的功利个人主义。
编剧用这场戏“杀与不杀“背后的含义:美国军人与志愿军的不同。志愿者每一都有其开的理由;不能把手中的成为满足个人主义的爪牙。
曾经,他们义无反顾,志愿军用“冷冷炮,用热血与胜利赢得了荣耀;
今天,我们当仁不让,维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
END
编辑 | 凡二曦
“打烊的职场”:要工作要学习要娱乐,平衡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