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但有一个bug就是不太注重吃饭场景。吃饭场景在日剧、韩剧中是非常常见的,这是表现生活气息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也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输出。在国产剧中,有时候饭桌上的餐食看起来清汤寡水,让人一看就没有食欲。有些餐食很明显就是不真实的道具。
为什么国产剧在吃饭的场景上展现出一种“克制”?有网友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为了道具的重复利用。拍戏的时候是很难一条过的,所以经常要不同角度重复拍摄几遍。如果食物已经被吃过了,难免就会显得有破绽。如果真吃的话,可能这段戏还没有拍完,演员就已经吃撑了。
其二就是如果边吃边拍戏的话,很容易说话含糊。如果是配音的电视剧也就罢了,如果是需要现场收音的电视剧,吃东西的时候还能清楚说出台词,就得考验演员的功力了。而且如果说话含糊的话,对手演员可能就会听不清台词,导致台词接不上。
其三就是这些食物可能真的不见得好吃。拍戏的时候演员往往是后边上场的,测光、摆机位往往在前,所以吃到嘴里的食物往往也是凉的不好吃了。这种情况下演员也不能勉为其难地多吃点装作好吃了。
但即便是如此,还是有很多电视剧克服困难,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吃饭场景。
吃饭场景常见于情景剧中。《武林外传》、《家有儿女》里都有非常多的吃饭镜头。佟湘玉吃炒鸡蛋,李大嘴舔盘子,白展堂抢鸡腿的样子,还有剧中不少人都吃过烧鸡,这些镜头都让人觉得,这些菜实在是好吃。
《家有儿女》里的吃饭场景也很成功。刘梅在剧中做得一手好菜,而且想必很多网友在童年时,也梦想过吃哈根达斯冰淇淋,喝高乐高的日子。
《知否》虽然不是情景剧,但在吃饭场景上却是一点都不含糊。明兰和顾二聊天往往是在饭桌上,祖母给明兰传授经验也是在饭桌上。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知否》的片尾职员表里甚至还有五个厨师。
这些吃饭的场景让不少观众们觉得是点睛之笔。吃饭的场景其实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文化输出。经常看韩剧的朋友们大概会发现,烧酒、参鸡汤、石锅拌饭、韩式炸鸡这些东西,我们其实都是从韩剧中知晓的,韩剧承载着韩流和韩国文化的输出工作。我们国家有这么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何不通过国产剧去输出?另一方面,吃饭场景其实可以很好地体现出生活气息和戏剧的张力,尤其是是需要大口啃鸡腿的时候。烟火气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源于生活的戏剧自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