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各类十佳榜单陆续出炉。
盘点对象,通常集中于电影和电视剧。
可回顾这一年,鱼叔却有不一样的感触:
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影视作品,并不在电影和电视剧。
而在,综艺。
不信你看——
年初的《戏剧新生活》,豆瓣9.2;
年中的《再见爱人》,豆瓣8.9;
年末的《舞千年》,豆瓣8.8。
时间刚好贯穿一整年。
以上综艺,全都没有流量明星加持,也没有炒作。
实打实的靠口碑发酵出圈。
如果说,去年的关键词是「国剧崛起」的话。
那么今年,毫无疑问是「国综硬起」的一年。
今天,鱼叔试图来拆解一下这背后的现象。
综艺 ≠ 竞演节目
以往综艺的爆款模式,基本都是竞演淘汰制。
邀请几位导师,找一批选手,然后PK。
但现在的观众,在各自的职场上经历着各种考核和竞争,好像回家不愿再看那种厮杀淘汰的节目了。
而以上这些口碑综艺,都不是主打竞演的。
《戏剧新生活》,今年国综的第一个惊喜。
节目记录的是,几位戏剧演员在乌镇经营戏剧公社的日常。
没有比赛机制,没有末位淘汰,他们只要和自己死磕。
创作、排练、表演,靠卖票养活自己。
第一场戏,需要在短时间内讨论出一个剧本。
在零经费的前提下,他们就地取材,制作道具。
最终创作出《养鸡场的故事》,挣得第一桶金。
节目没有拔高戏剧的门槛。
反而要让观众看到戏剧创作背后最真实的一面。
《再见爱人》属于情感类综艺。
在一众「组CP」「找对象」的情感类综艺中,它反其道而行,聚焦「离婚」话题。
它跳过了你侬我侬的恋爱阶段。
直面复杂的婚姻关系,不回避任何矛盾与冲突。
要让观众感受到,「离婚」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选择。
《舞千年》属于舞蹈类综艺。
是B站和河南卫视联手整的。
跟以往赛制复杂的「比舞大赛」不同,它是用舞蹈讲述华夏故事。
没有竞演,没有固定舞台。
每一期节目有三个短剧,用舞蹈演绎。
鱼叔原本对舞剧这种形式不太感兴趣。
没想到,一集入坑,竟然产生了追剧的快感。
印象最深的是《侠骨伞影》和《越女凌风》这两支舞。
《侠骨伞影》是水墨风格的黑白影像。
主角,是人称「天下第一」的剑客。
一蒙面女子与他比剑。
在打斗中,剑客失了自己的剑。
手中握的变成了那位女子的油伞。
停手后,剑客对她说:
「待我江湖事了,就去找你归剑还伞。」
此时网友在弹幕刷起了「老·王家卫」。
确实有几分《东邪西毒》的感觉。
那位女子离开后便一直等待。
但剑客再未出现,因为他是借此机会隐退江湖。
随后,舞蹈开始。
剑客手持那把红伞,在水中起舞。
画面中的光影和色彩都是电影级的。
点击播放 GIF 0.0M
红与黑的强烈反差,带出肃杀寂寥的氛围。
点击播放 GIF 0.0M
最后的动作,收伞如剑入鞘,深藏功与名。
点击播放 GIF 0.0M
还没完。
另一支舞《越女凌风》,竟然续上了《侠骨伞影》的剧情。
原来那位蒙面女子叫凌风。
她在等剑客前来还伞,每天为他养剑,一等就是十年。
马岭河大峡谷的实景拍摄,也令人叫绝。
随后她便在深山翠谷间,献上一支剑舞。
英姿飒爽,刚柔并济,一舞剑器动四方。
弹幕中有人说:「武侠小说中的剑花从此有了场景。」
一舞结束,看着水面上漂来十年前的那把红伞,鸡皮疙瘩起来了。
惊叹舞蹈节目还可以拍成这样。
难怪有网友说,这短短十分钟的综艺片段,「足以秒杀今年所有的古装剧。」
其实,这三档综艺分别属于戏剧,情感,舞蹈不同领域,都不算大众题材。
但,小众不等于没有受众。
之前已经有很多综艺节目证明过,小众题材从来都不是障碍。
嘻哈、文物、美声等小众题材。
也能诞生《说唱新世代》《国家宝藏》《声入人心》这样的优质综艺。
点击播放 GIF 0.0M
尤其是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小众反而是一种优势。
这种差异化更容易让节目出圈。
说白了,不是观众不愿接受小众文化。
观众只是不愿意接受千篇一律的烂节目。
出圈 ≠ 迎合市场
在《戏剧新生活》中,嘉宾们常说一个词:
出圈。
他们直言不讳,希望这个节目能让让戏剧人出圈。
之所以敢说得如此直白,因为他们有底气。
渴望出圈,不假。
但必须要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出圈。
《戏剧新生活》没有刻意迎合市场。
它抛弃了竞演形式,嘉宾们集体专注于创作。
就连偶有的矛盾与争吵,也被快速一笔带过。
不给观众留下任何关于戏剧作品之外的解读。
事实也证明,《戏剧新生活》这种「去娱乐化」的做法成功了。
节目的出圈,靠的正是一个个精彩的戏剧作品。
其中最出圈的作品是《巴西》。
堪称戏剧版的「爱,死亡与机器人」。
整个作品探讨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孤独与死亡,到底哪一个更可怕。
《再见爱人》的出圈,靠的也不是情感类综艺里司空见惯的抓马情节。
它的出圈,靠的是「真诚」。
没有恶意剪辑,也没有刻意安排的煽情桥段。
只有静静观察三组嘉宾的相处,才能最大程度感同身受。
郭柯宇与章贺下车后的拥抱,王秋雨在悬崖边采花送给朱雅琼,魏巍下车后没看到佟晨洁去追车…
这些场景给人带来的感动,是不需要任何矫饰和加工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真」,才能把「离婚」拍得比「恋爱」更动人。
《舞千年》整个节目都没有主持人,没有评委。
嘉宾就是舞者,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点击播放 GIF 0.0M
节目的流程也很平和,一舞接一舞,没有太多的冲突。
想出圈,唯有能靠其中一支支精彩绝伦的舞蹈。
节目播出后,《舞千年》屡屡登上热搜,靠的都是舞蹈节目。
比如《火》。
故事背景是我们的祖先第一次见到天火,并将火种带回部落。
借此追溯文明的诞生,也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然后是杨丽萍编排的舞蹈表演。
舞者在灯光下通体发红,宛若一簇火焰。
她的手指不停舞动,身体缓缓站直,好似奋力上升的火苗。
点击播放 GIF 0.0M
接着形体完全舒展开来,挥裙跳跃,柔美且热情。
点击播放 GIF 0.0M
接着如流星下坠,降临人间,带去温暖与希望。
点击播放 GIF 0.0M
比如来自洛阳歌舞剧院的《关公战》。
故事背景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败走麦城。
关羽带领残兵与吴军对抗,直到战至蜀军尽失,只剩关羽一人。
此时大雨落下,舞蹈开始。
点击播放 GIF 0.0M
雨中舞刀,压迫感拉满,悲壮尽在不言中。
哀叹空有武勇,无力回天,难以救国。
舞至尾声,关羽终究是死于吴军的合围之下。
生前最后一刻,他又忆起当日的桃园三结义,乐景衬哀情。
再比如,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李白》。
故事发在唐天宝年间的洛阳。
这是两位旷世诗人李白和杜甫初次见面。
两人一见如故,好酒的李白立刻邀杜甫对饮。
相谈间,舞者就位,演绎的是《酒仙》这一片段。
轻纱罗裙,裙飘带舞,仙气飘飘。
舞者手中的道具,还在弹幕里引发了争论。
有人说是真纱,也有人说是一次性桌布。
其实,这是特地准备的可降解塑料袋。
看着像纱布,以假乱真,却有更轻盈的质感。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李杜二人同游山水,纵马狂歌。
可好景不长,李白被赐金放还,杜甫进士不第。
于是,李白在雪地里带来了独舞《将进酒》。
兼具豪迈与郁愤,又好生寂寥,这也是节目的封神一舞。
这三档综艺节目的出圈,不靠真人秀的「炒作」,「竞技」和「」。
全都是凭借优质的内容,以此来和观众建立情感纽带,形成口碑发酵。
今年其他的一些高分综艺,也是如此。
包括《时光音乐会》《你好生活》《锵锵行天下》等。
观众对于竞演淘汰,选秀成团的综艺早已厌倦了。
诚然,这样的综艺可以制造话题,迅速炒热节目。
但。
从「长尾效应」来看,如果节目之外的话题热度盖过节目本身。
这对于强调内容的节目来说,实则是一种伤害。
有时候,出圈并不一定意味着要迎合市场。
也可以引导市场。
就像《让飞》里所形容的,「我就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这样的出圈,才是真正的「内容为王」。
综艺 ≠ 娱乐至死
回到鱼叔开头所说的。
为什么在年终盘点时,往往会忽略了综艺?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会将综艺与娱乐,消遣,肤浅划等号。
综艺节目做不到像电影或电视剧那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只是在吃饭的时候倍速播放,用以打发时间。
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
点击播放 GIF 0.0M
这三档节目告诉我们,综艺也可以脱离低级趣味。
也可以有深度,也值得被反复观看。
《戏剧新生活》既让观众看到戏剧诞生的台前幕后。
也有关于戏剧理论的科普。
比如在道具不足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欧丁剧团的表演形式。
用简易纸板来代替真人表演,强调的是「质朴戏剧」的核心:
演员的表演才是戏剧中最重要的。
《戏剧新生活》尝试打破文化的壁垒,让更多人爱上戏剧。
点击播放 GIF 0.0M
《再见爱人》可以让观众产生自我投射。
以此来反思婚姻的责任与意义,从中汲取勇气。
尤其是复旦大学的沈奕斐教授,以「社会学」角度解读婚姻关系,金句频出,也让人获得启发。
在情感类综艺大多在博眼球的当下,这样的思辨尤为难得。
《舞千年》的内容更是可以边看边做笔记的网课级别。
节目的第一支乐舞《相和歌》。
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歌声中,七仙女从天而降。
点击播放 GIF 0.0M
此舞又被称作「盘鼓舞」,源起汉代。
仙女们脚踩珠屐,踏响盘鼓,与歌相和。
也寓意天下有情人如鼓舞不分离。
节目中还有一段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共舞的《盛世双姝》。
一人着男装,一人着唐裙,弹幕齐刷:
「你看她们多般配啊。」
在历史上,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确实有一段恩怨情仇的故事。
节目让二人分别扮演荐舞官,竟然还给观众发了糖。
还有来自北舞的《秦王点兵》。
背景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
舞者身着军装,好似一个个秦俑在起舞。
点击播放 GIF 0.0M
当时秦军的衣服还未统一,所以看似不整,实则是历史的细节。
在表演结束后,荐舞官还会进行点评,告诉观众这支舞妙在何处。
既让外行看懂点门道,也在慢慢培养大众对于古典舞的兴趣。
最有意思的是《舞千年》的弹幕。
张晓龙饰演的杨修,当庭请乔振宇饰演的司马懿献舞一支。
弹幕齐刷「臣附议」。
《相和歌》的舞者从天而降亮相时。
弹幕齐刷「仙女下凡」。
《关公战》中关公持刀雨中独舞时。
弹幕齐刷「这电影感绝了」。
更不用说弹幕里的各种诗词和笑声。
每位观众都完全进入到了舞剧的情境之中。
他们会发现每一处用心的细节,并且被打动。
就像每一支舞出现的时候,都会有人觉得这是「全场最佳」。
观众这样的反馈也是对创作者最大的肯定。
很难想象,原本被用来下饭的综艺,现在需要来回反复观看。
甚至还要掏出小本本做笔记。
而且观众并不会感到厌倦,反倒乐在其中。
点击播放 GIF 0.0M
综艺节目自带娱乐属性,但不等于就一定要「娱乐至死」。
也可以使综艺节目做到娱乐性与艺术性兼顾。
国综最应该往这个方向内卷。
而不是一直炮制各种雷同的选秀、整蛊、闯关、玩游戏、过家家类的节目。
今年的「国综封神」,让人看到了综艺节目精品化,深度化的趋势。
也让人看到了大众审美需求的提升。
这就是一种「双向奔赴」。
主创不必担心小众题材无人问津,观众不必担心对小众题材接受无能;
主创不必担心费心费力的好作品遭遇冷落,观众也不再担心踩雷烂节目。
当主创和观众之间形成这样的默契,好作品便不会被埋没。
也就不必担心昙花一现。
或许,国综的春天真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