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北大与“一二·九”:青春传承,今日唱响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报纸杂志 / 发布:2022-11-30
18 人气

特辑|北大与“一二·九”:青春传承,今日唱响

全文共311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关键词:一二·九

23:00,燕园东北角人文学苑,6号楼。走出排练室,把外套拉链拉到最高,将初冬的寒意阻滞在外,护住还记得合唱节奏的喉咙。

站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的舞台上,小张和他的同学们以《新秋之歌》纪念八十六年前的12月9日,那些和他一样年龄的青年,那些灵魂饱满、精神明亮的先驱。

“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静的书桌了。”

记忆顽强而坚韧,易逝的呐喊,在一代代的吟唱中绵延存续。

八十六年前的12月9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3年7月6日,《何梅协定》签订,河北陷落。

1935年6月27日,《秦土协定》签订,中国在察哈尔省的疆土几乎丧失殆尽。

至此,华北地区大门洞开,侵略者步步进逼。

1935年11月,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12月9日,学生抗日大请愿爆发,北京大学数学系黄敬担任游行总指挥。游行队伍冲破封锁,扬旗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爱国学生为游行示威书写的标语

据北京大学经济专业1935级校友孙陶林回忆,当日下午,他在教室里听到景山东街传来口号声,即知游行队伍已来,立刻和刘导生等同学边敲钟边呼喊,召集大家加入游行队伍。

队伍行经西单和东长安街时,遭到大刀、木棍、鞭子、水龙的阻击。

“到北大三院集合去!”危急关头,游行学生迅速转移到北大三院召开临时动员会。

在这次动员会上,北大党组织积极促成“一二·一六”再次发起游行的决议,“一二·九”运动得以继续开展。

同志评价,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危亡的岁月,北大的青年学生队伍,从未被冲散。

八十六载,沧桑巨变。

国家博物馆珍藏着老北大三院的建筑遗存——京师同文馆门额,“天下同文”清晰可见。孙陶林振臂高呼于其间的北大红楼,与今日燕园两相呼应。1998年,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拔地而起,其后“一二·九”的吟唱响彻于此。

足踏祖国无缺的疆土,青年们唱道:

“我的未名博雅,我的家国天下。”

“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游行队伍

矢志不渝的传唱

“一二·九”的歌声,可以追溯至1936年的冀中农村。

1936年1月,以“一二·九”运动的骨干成员为主,组建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把抗日救亡的呼声带到农村。

数九寒冬里,以北大学生韩天石为团长的南下扩大宣传团一团,出北平沿河北省农村中部南下。

第一夜,为避开南苑一带的国民党驻军,宣传团从边傍小道迂回折行,在漆黑的荒郊中“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一直走到清晨7点,才到达一个村子。同学们进行补给,几口冷馒头、一捧冷水。

“为了缓解疲劳,大家边行走边唱歌。”时任宣传团一团小队长霍泛在耄耋之年回忆。

宣传团唱《大路歌》、吟《毕业歌》,也学响遍东北义勇军的《义勇军歌》。团中许多青年学生喜欢唱《开路先锋》:

障碍重重/大家莫叹行路难

叹息无用/挺起了心

团结不要松

我们是开路先锋

宣传团以急行军的速度,到达固安城。三百余名学生,分散住在几家狭小客店与居民家中。睡在阴湿的地上,谷草为被,和衣而卧,遍体生虱。

霍泛回忆,“我没有听到任何怨言,反而‘乐也在其中’,第二天走起路来,照旧是歌声不断。”

正如八十四年后,2019年纪念“一二·九”运动师生歌会上,《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所唱:

就这样走出了长夜

就这样走出了传奇

就这样挽起了臂膀

就这样把力量凝聚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宣传团一团从北平沿冀中南下,过青云店镇,暂驻固安,后经霸县、雄县、任丘,一路高歌,终至保定。

宣传团每到一处,都召开民众大会,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比如每讲到东三省的失陷,都高歌《九·一八小调》:

九月十八又来临

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

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兵

先要复国土/再来讲和平

抗日救国要齐心

唱到这里,台上台下往往一并声泪俱下。

一位年逾花甲的农妇,在抗日宣传农民大会上主动要求讲话:“……不抗日活不成! 抗日才能救国家救自己啊!我劝大家,不管是男人、女人,老的、小的,也不管是城里人、乡下人,都要一条心,团结起来抗日!抗日!抗日!”

在危亡中成长起来的北大青年学生,南下,西去,把救亡图存唱进同胞心里。

音符与热血交织,时光深处而来的歌声,今仍嘹亮。

往昔与今朝

1936年,歌声在河北廊坊永清县回荡,南下扩大宣传团的学生为乡亲们演唱抗日歌曲《打回老家去》。

2006年,长征胜利70周年,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唱响《长征组歌》。

跨越半个多世纪,舞台上学生炯炯的目光与1936年的南下扩大宣传团重叠。“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对爱国热血、意气风发最好的凝炼。

2006年北京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师生歌会

纪念“一二·九”运动师生歌会,在反复吟咏中,渐成前辈与后生的精神纽带。

2006年“一二·九”歌会,中文系代表队第一次演唱了已故林庚教授作词的《新秋之歌》。“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水也来歌唱。”一代代中文人,吟唱着瑰丽光明的世界。

202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二·九”演唱《新秋之歌》

不同院系的融合碰撞,让斑斓的青年气质在舞台盛放。

2017年,外国语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外音”代表队诞生,烙印心间的除了勇夺桂冠,还有共同建构的秋冬之忆。今年,“薪火相传——信管·马院·哲学”联队登上舞台,歌声成为青春的纽带,院系之谊在这个冬天迅速升温。

歌声年年响起,舞台年年常新。

“刹那明悟,我心所属,唯有一字叫‘数’。”2018年数学科学学院原创歌曲《平凡数语》,为求索路上冲破孤独迷茫、坚持专业理想,写下青春注脚。

2019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舞动的机器人、“流淌”的漠河搬上舞台,情怀和时代之音交相辉映,呈现出工科的别样浪漫。

2019年信科代表队演唱《黑龙江的波涛》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整个世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北大援鄂抗疫医疗队逆行出征。

2020年医学预科队在“一二·九”歌会演唱《早樱》

有感于此,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同学创作了歌曲《早樱》,并在当年的“一二·九”歌会上演唱。“白衣变成铠甲,勇气铸就披风”,抗击疫情的信念,逆流而上的决绝,如早樱盛放。

除了年轻学生,舞台上也有银发教授。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北大离退休教职工合唱团将《春天的故事》作为演唱曲目。

师生共同排练、同台演出,这样的情景越发常见。熟悉的老师、尊敬的教授出现在排练教室,初入燕园的新生往往闪过一丝惊讶,而后渐渐习惯。

“一二·九”歌会中师生互动的有爱瞬间

尾音唱毕,伴舞定格,掌声响起。

年轻的队伍整齐排列。

这支队伍不必像曾经,山河破碎,救亡图存,书生意气被鲜血浸透,年轻的生命扑倒于口。

这支队伍依旧在时代的前列,接过先人的嘱托,也替他们仰望,这未曾见到的浸透了阳光的、澄蓝的天

“未名辉映党旗红,青春歌颂百年梦。”今年,北大校团委举办北京大学2021年新生“爱乐传习”项目暨纪念“一二·九”运动86周年、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师生歌会。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保证活动育人实效,本届歌会采用录制播出的形式,定于12月9日17:00始依次展示甲、乙、丙三组表演队伍的演出风采。

直播平台

“燕云直播”平台

北京大学央视频

北京大学微信视频号

北京大学抖音账号

北京大学B站账号

北京大学微博账号

北京大学快手账号

直播节目单

甲组

播出时间:17:00——18:30

乙组

播出时间:18:30——20:00

丙组

播出时间:20:00——21:30

时代洪流,家国共振

让我们云端相聚

共同见证北大学子的风采

来源 | “北大新青年”、“北大团委”公众号

统筹 | “北大新青年”新媒体中心岁月专栏

文字 | 陈 庆 李姗姗 李 怡 杨子仪 张文超

校对 | 言 逸 李恬恬 杜益萌 董思涵 李 好

编辑 | 李昱洁

图片来自于北京大学新闻网、网络

点击播放 GIF 0.0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