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加开两场《粉丝来信》后,两场演出约2800张门票一天之内几近售罄。“被幸福冲昏了头”“好消息传来像过年”“求上海二轮巡演”“全国巡演搞起来”……加场的微信下面,观众的热情不减,呼声此起彼伏。
1月23日,连续演出了8场的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落下帷幕,为上海文化广场“2021年末演出季”收官,也为年末上海火热的音乐剧市场再添了一把烈火。
《粉丝来信》
自去年11月鸣锣开演,上海文化广场持续了59天的年末演出季接连奉上了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话剧《红楼梦》、中文音乐剧《白夜行》、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4台41场华语大戏吸引了约6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
作为文化广场首次挑战自主制作运营的大剧场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连演25场,吸引3.5万人次观众,是过去一年的上海演出热度最高的音乐剧之一。
历时四年汉化,植入上海本土特色与文化基因,《粉丝来信》是文化广场筹备时间最久的中文版音乐剧。8场演出吸引约1.2万人次观众,《粉丝来信》厚积薄发,最终在年末的上海音乐剧市场杀出重围,迎来不俗的口碑与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粉丝来信》的热门场次售罄速度,与文化广场2019年引进的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持平。这也意味着,中文版音乐剧大剧场制作的市场号召力与国际一流引进大戏不相上下。
2021年也是上海音乐剧飞速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上海有148部音乐剧上演,多部人气与质量兼具的中文原创及改编作品在各大剧场亮相,如《赵氏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沉默的真相》等,在演出场次、观众人次、票房收入等方面均有可喜战绩。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一年,上海全市专业剧场的演出达8894场,其中,音乐剧演出场次达911场,同比去年增长142%,观演人次达52.4万,同比去年增长129%。
与此同时,黄浦区的音乐剧演艺市场聚集效应与区域特征逐渐显现:2021年,黄浦区专业剧场的音乐剧演出场次达639场,占全市音乐剧演出份额的7成。
硕果累累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产业链各端运营者、创作者的持续投入。坐落于黄浦区、在音乐剧领域深耕十年的文化广场,也在不断重新定义剧院运营模式与内容输出模式,创新与观众、从业者与跨界行业的对话维度。
过去一年,文化广场释放自制能力,迎来“自制音乐剧”大年——除了《春之觉醒》《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等3部已有的自制音乐剧开启新一轮演出,还有《也许美好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等3部全新的自制音乐剧完成制作和首演。
由文化广场担任幕后推手的“音乐剧孵化计划”同样迎来丰收年。《生死签》《南唐后主》《对不起,我忘了》等3部在2019年孵化认标的作品,纷纷在过去一年完成首演,人气爆棚的《南唐后主》迅速启动了二轮演出,门票依然被秒光。
同时,新一届孵化计划应时而动,打开了新赛道:在自由孵化之外,设立了定向孵化——与环球音乐版权合作“点唱机音乐剧”孵化、与爱奇艺合作“影视IP孵化”,还启动了特邀孵化,邀请名家大咖共同开展经典作品的创作及孵化过程,为孵化计划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此外,文化广场的内容输出模式也再次升级。去年年末,文化广场与崇邦集团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一台好戏、剧伙音乐、九维文化联合制作出品“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将4部人气音乐剧的精彩选段输出到虹口区的演艺新空间“今潮8弄”,实现了跨区的音乐联动,开辟了音乐剧流动的新战场。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从国内外音乐剧演出的“码头”到华语原创音乐剧创演的“源头”,上海文化广场正在一步步践行从“看音乐剧,到文化广场”到“做音乐剧,到文化广场”的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