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厂牌团综,走向多元,拒绝内卷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娱乐八卦 / 发布:2023-10-08
7 人气

喜剧厂牌团综,走向多元,拒绝内卷

作者 / 呼伦贝

开心麻花的团综《麻花特开心》一经播出,喜剧厂牌的团综布局基本齐活儿。

德云社、本山传媒、开心麻花、笑果、大碗娱乐几大喜剧厂牌中,德云社先一步在2020年推出《德云斗笑社》,目前两季已经完结;本山传媒紧随其后,在去年推出《象牙山爱逗团》;隔壁米未也从未放弃对于喜剧综艺的耕耘,以一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拿下不俗口碑。

今年,开心麻花的《麻花特开心》在开年登场,目前已播出两期;日前笑果宣布今年将推出一档全新喜剧节目,以“没有脱口秀的大会”为题,在综艺节目中展现更多喜剧形式。

观众千呼万唤贾玲创办的大碗娱乐跟上脚步,实际上,大碗娱乐在2015年曾推出一档喜剧类综艺,节目中有贾玲、张小斐许君聪等大碗娱乐艺人引领,将喜剧节目以“连续剧”的方式向观众展现,留下了不少喜剧系列作品。

近两年,喜剧综艺市场经历了一段波折的探索期,《认真的嘎嘎们》《笑起来真好看》《金牌喜剧班》等节目层出不穷,而《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老牌喜剧综艺也日渐式微,选拔综艺咖、喜剧人成为喜剧市场的一桩要事。

无奈大多尝试都效果平平,真正借此推出的喜剧作品和人才,并没有成功走向大众。

当知名喜剧厂牌团综成为新的风口,喜剧综艺破圈的命题再次登上考卷,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大家都奋力前行。

团综的风口,

各家厂牌表现大不同

喜剧团综成为新的风口,其实并不意外。在内地演艺圈,以一个固定团体为主角打造的团综本就在综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只不过多发展于偶像团体之间。

眼下,喜剧厂牌的构架逐步完善,德云社、本山传媒、开心麻花、笑果文化、大碗娱乐等知名喜剧厂牌纷纷以各自擅长的喜剧品类圈中粉丝群体,与此同时,各大喜剧厂牌正在走出单一的喜剧表演形式,拥抱影视剧、电影、综艺,推出“喜剧+”打法。

国民度、话题度、影响力的优势下,观众呼吁喜剧厂牌创办内部人员参与的团综,也顺理成章。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出于喜剧品类的不同,各大喜剧厂牌的团综内容也呈现出差异化。

最早试水团综的德云社,与严敏进行合作,团综走的是真人秀和相声竞演并行的节目模式,由郭德纲徒弟们一路猜谜解扣进行积累分数,最终再回到相声舞台进行表演。其特色是内部考核、户外游戏的融合为底,相声表演的主要喜剧业务为核心,满足观众看相声、追综艺的不同需求。

《象牙山爱逗团》和《麻花特开心》皆是真人秀贯彻始终,但将喜剧表演充分融入真人秀的游戏环节。

《象牙山爱逗团》打造的是旅游采风+职业体验节目方式,为嘉宾深度定制多个职业体验,从中让喜剧人们走入生活,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节目旨在用多个维度观察展示社会行业的各种生态,在喜剧之外颇具民生化。

《麻花特开心》的特色是打造出十二个从生活中改编的剧情故事,借此为嘉宾们提供考验,他们需用独有的喜剧天赋和内容元素,创造出带有真情实境的综艺喜剧。

各档团综模式不同,但整体上都具备城市旅行、不同职业体验等元素。《象牙山爱逗团》将此作为核心打法,《德云斗笑社》第二季曾深入酒店内部,各位嘉宾担任保安、服务员、按摩师等职务;《麻花特开心》走上集市、校园探讨亲子关系和生意经,观察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点击播放 GIF 0.0M

显然,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普世态度,是各家团综的核心内容。而这种城市旅行+职业体验的模式,与《奔跑吧》《极限挑战》等户外综艺的内核颇为相似——固定的常驻嘉宾团,在全国各地通过游戏环节深入民生话题。

这样的打法颇为常见,但对于喜剧厂牌团综来说,却也十分适用。

他们在节目上通往全国各地城市,让喜剧厂牌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相声表演离开德云社的小园子走向全国,东北喜剧脱离黑土地。

而以当下户外综艺的改革方向来看,正能量、生活化、接地气等特色,无疑是综艺市场主流的趋势。

搞团综,困难和挑战不可忽视

喜剧团综在近些年成为新风口,与综艺市场的发展深深相关。

当下,以喜剧作品经验为主的喜剧类综艺已经不再是此类型的主流,在喜剧上进行细分,深耕不同喜剧品类是主要方向。

沈腾岳云鹏、贾玲、李诞等喜剧人,原本便是在综艺节目中进一步打出知名度的综艺咖头部选手。

在《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喜剧竞演类综艺繁荣生长期,沈腾、岳云鹏、贾玲均借此走上一线喜剧人位置,而随着综艺节目的模式多元化,《奇葩说》《吐槽大会》等又让李诞、马东等通过语言类节目,激发了米未的喜剧基因,打出了笑果厂牌国民度。

各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喜剧综艺品牌是必然选择。而当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厂牌团综和观众见面,喜剧类综艺节目因有头部喜剧厂牌的创新而升级发展,喜剧厂牌也将借此完善“喜剧+”的布局,可谓是互利互惠的双赢。

尤其是,在观众开始怀念赵本山小品的时候,市场人才的稀缺成为难题,喜剧厂牌通过团综实现成员上以老带新,让更多喜剧人拥有新的工作机会和脸空间,也是双向驱动使然。

而几档团综推出,它们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由此浮出水面。

团综的核心目的显而易见,一方面要加深观众对厂牌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将观众的注意力从头部成员分散至中腰部成员,为他们带来更多曝光和知名度。

已经尝试两季的《德云斗笑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两个目标,通过节目观众对于郭德纲“云鹤九霄”各字科的多位徒弟加深了印象,栾云平、尚九熙、何九华、秦霄贤阎鹤祥杨九郎等艺人有了更为清晰的人物画像,同时刘筱亭、高筱贝等德云社演员也在节目中“跑龙套”,拥有不少镜头脸机会。

《麻花特开心》播出两期,李海银、王成思等演员获得大量镜头的加持,而让观众记住了名字。

通过团综实现综艺咖的以老带新,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如今的环境并不是综艺咖频出的黄金期。

以德云社为例,有秦霄贤作为新鲜血液成功打入各大综艺节目,可见其之前在流量时代打通的演艺之路有所助益,相较来说,尚九熙、何九华等年轻演员,走上头部演员的路程则更缓慢一些。

《麻花特开心》播出两期,撑起话题的仍然是沈腾、马丽艾伦等头部演员,李海银等艺人要借此进一步打出知名度,同样要再通过更多镜头刻画人物画像,才能更多被观众看见。

更为重要的是,节目从小众走向大众,是最大的难题。

沈腾、马丽、贾玲、岳云鹏如今成为的新常客,虽然他们的国民度不可小觑,却不代表他们同样能以影响力拉动综艺节目走上爆款。

故而,即便他们参与着喜剧厂牌的团综,最多也只是为节目本身增加吸引力,后续节目能走至何处,更大的因素还要依附节目本身。

点击播放 GIF 0.0M

因此,如何将团综玩好、突出喜剧优势,将是喜剧厂牌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经验的共同挑战。

好的一面是,对于各家厂牌团综的诞生,喜剧厂牌之间呈现出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积极心态。

《麻花特开心》制片人汪海在采访中提到,《麻花特开心》虽在喜剧厂牌团综繁荣期诞生,但并没有刻意和其他喜剧厂牌进行竞争的心态,在他看来,各大喜剧厂牌各有所长,相较于德云社的相声、笑果的脱口秀,开心麻花在戏剧内容和戏剧表演更为擅长。

彼此之间拼得你死我活并不是喜剧团综的目的,共同促成进步,为市场和观众诞生优质、多元、丰富的内容,才是大家应达成的共识。

这样的态度已经落实到实际,《麻花特开心》的飞行嘉宾中,有本山传媒的小沈阳倾情加盟,李诞背后的笑果文化推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而米未推出的《奇葩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都有李诞跨平台登上节目担任常驻嘉宾。

头部喜剧厂牌各有特色,但真正走上头部的喜剧人却寥寥无几,彼此串场来来回回依旧是那几位。而在这种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态度下,喜剧团综在摸索的过程中更为包容和开放,真正走上正轨,想必指日可待。

纵然《德云斗笑社》曾以内卷为主题,打出“大饼卷一切”的口号,但实际上通过节目可以发现,真正的“内卷”,来自喜剧演员们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而这需要他们用自身魅力来吸引观众,其中喜剧业务能力和代表作,无疑是保障喜剧演员职业生涯稳固发展的核心要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