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希
2020年舞台上,一位叫作张舒越的年轻主持人脱颖而出,倒不是她在舞台上的主持表现有多惊艳,而是结合其发展履历以及个人能力体现,出现在舞台让不少观众不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认为是国内文艺节目主持工作的最高殿堂,能够登上舞台参与主持工作,对这些主持人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肯定。
而和那些工作多年的主持人相比,张舒越显得年轻且稚嫩,这也是市场观众质疑她出现在舞台的根本原因。
其实从张舒越在主持人中的工作定位来看,她并不是那个需要撑起整个舞台的主持人选,身边的任鲁豫、尼格买提分担着主持上的更多工作,张舒越本身就是偏“绿叶型”的主持人。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质疑、不满张舒越的声音呢?
对比杨帆、张蕾等屡屡缺席舞台的优秀主持人,张舒越的出现显然让那些未登上的主持人粉丝更加恼火,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观众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央视导演组为何会选择张舒越呢?
对比杨帆、张蕾等主持人来看,张舒越身上最大的优势就是其足够年轻,也就是说她具备足够多的发展时间,事业发展上限相较于张蕾等人也会更加突出。
这是导演组选择张舒越的原因,但导演组没有想到的是拔苗助长式的培养反倒置张舒越于观众的对立面。
观众不会质疑导演组的问题,更多的声音在指责张舒越的不足并且质疑其通过某种关系得到主持机会。
殊不知当导演组向年轻主持人发出邀约之后,又有哪位能够拒绝呢?不过刚好导演组的选择是张舒越罢了。
以上关于张舒越主持、主持表现的口碑是故事的前传,正是因为主持的经历,让张舒越相较于其他年轻主持人热度更高,也是因为主持的经历,让张舒越的口碑相较于其他年轻主持人下滑得更快。
在此基础上,央视选择暂时减少张舒越的出镜机会,从登上到淡出观众视线,张舒越在遭受质疑的同时似乎并没有得到太高的关注度。
在享受关注之后重新沉淀自己,张舒越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显然要比其他年轻人更多。
因为主持过,观众会拿主持人的标准来要求张舒越,稍有不足就会引发观众不满,至于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张舒越展现出更加稳定、出彩的主持表现才行。
现实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重返央视《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节目之后,张舒越的表现并没有改变观众对她的印象。
《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不算是央视代表综艺节目,不过因为偶有人气明星参与打榜,倒也具备一定市场占有率。
张舒越以该节目主持人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然而在《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的开场白环节,张舒越出现“忘词”失误,导致整个开场白出现卡壳情况,影响到观众的观看体验。
面对镜头,张舒越只能以尴尬的笑容面对观众,虽然之后及时进行调整,但失误已经被观众看在眼中,而因为是直播类型的节目,也让市场观众再一次怀疑张舒越的工作水平。
口碑翻车、主持直播类型节目开场白翻车,张舒越一再消耗观众的耐心,央视的认可反而成为观众不满的“助燃剂”:凭什么屡屡出现失误的张舒越能够获得这么多主持机会?这让其他没有机会的主持人的粉丝观众内心更为不满。
央视不缺少优秀主持人,央视也不可能将机会一再“浪费”在那些不被观众认可的主持人身上。
对于张舒越来讲,从年龄来判断依然需要给予其足够的成长时间,只是起点的高度让张舒越注定无法和其他年轻主持人相同。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当初央视选择让张舒越主持显得有些拔苗助长,影响口碑的同时也影响张舒越未来的事业发展。
当然观众的质疑是建立在张舒越主持工作出现翻车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要张舒越能够保证自身主持表现,以她的硬性条件来说,确实存在成为央视门面主持人的可能性。
不过从新面孔到成为央视门面主持人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可能是5年、可能是10年,甚至门面是一个“遥远”的梦,这个过程的时间把握就在张舒越自己手中。
如果按照当下表现来说,这个过程将会有些漫长。
校对/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