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拍吧》短片评分,影评人和观众呈现两极化,是观众不会欣赏?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头条热点 / 地区: 内地 / 明星: 陈凯歌 / 发布:2023-02-09

《开拍吧》短片评分,影评人和观众呈现两极化,是观众不会欣赏?

鹅场刚刚推出关于影视导演的综艺《导演请指教》,隔壁爱奇艺紧随其后推出了《开拍了》。

如今的综艺都内卷到这样的程度了吗?不知道影视类的综艺是不是还有待挖掘。

《开拍吧》的导师席阵容分别是:五代导演陈凯歌,新晋高票房的导演陈思诚,演员舒淇,以及国内著名作家刘震云。

《开拍吧》和《导演请指教》的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每一个参赛的导演拍出一个短片,参与竞争。

短片播放完毕后,由现场的导师和8位专业影评人讨论评价,并且由8位专业影评人给予评分,得分最高的会得到一个强推(作没什么体现)。

之后6个青年导演的6部短片,会在一个影院播放,六个影厅,由节目组找来的600位观众自由选择看哪一个(也只能看一个),观看过后给出评分。

刚刚播出的第三期,出现了一个非常戏剧的一幕,专业影评人评分最高的作品,却被观众打出了最低分。

最明显地体现在郝杰这个青年导演的作品上。

郝杰刚出场的时候,给大家营造出的一种感觉,不动则已,动则一鸣惊人。

他出场的时候非常害羞,不善于交际,之所以这样从他们的谈话看是当初的获得的荣誉让他有点飘。2010年的时候执导首部电影《光棍》第6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2013年凭借剧情电影《美姐》 获得第7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2015年的《我的青春期》尝试商业片,但是评分不高,反馈不好。

这导致他这之后的6年,没有再触碰过的拍电影。给人感觉是,即使受了年少轻狂的毒打,又有点郁郁不得志的感觉。让观众觉得,这一定是个大师啊。

郝杰的第一个短片,也是往大师方向上努力,采用的黑白片的方式,内容非常简单,几句话就概括了:

一个农孩要去上大学,但是没钱,村里一个老汉决定资助,前提是去他家(睡觉),结果去他家了,钱也给了,却什么也没做。

女孩拿到钱,不明白所以然,又回去了,主动找老汉睡觉,一觉之后,女孩去跳崖了。

整部十多分钟的短片就这些内容,剩下的全是一些动物:牛、鸡、鸭、蟋蟀和一些物品的特写。

到了讨论阶段,这些专业影评人,来了一次非常深度的分析,有夸得非常好的,是与阐释对抗的,影片的大量留白,给了人很多想象空间的,总之就是非常厉害了。

(按我一个普通观众看法,这种留白的感觉就像,给了一巴掌,至于为什么,自己想去。)

最后这部影片,专业影评人给出的评分是6部之中最高的,有的影评人甚至给出了满分10分,其中有一个叫塞人的给出了8分(导演请指教也有他)。

他这个8分可不一般,他给《海上钢琴师》、《绿皮书》这样的影片只给了3分。

这么一对比,我一看,国内即将诞生一个闻名世界的青年演员啊。

到了600位观众观看、打分之后,却呈现了完全相反的一幕,只有47个人去看了这部短片,可能文艺片本就吃亏,并且没有王璐丹、郑凯这样的名人效应。

但是要是电影好看的话,即使人少,评分也不会直接变成了倒数第一,看过的观众也直呼看不懂。

按照影评人的习惯,这样大量留白的,让人看不懂,又拍的感觉非常高的样子,就必有其深意,不是他拍得不好,而是你学识不行,不会欣赏,比较浅薄。

不知道是不是观众都浅薄,但是从各评分网站上高分电影,都是可以把一个故事讲得非常完整,通过这个完整的故事,让观众各有体会。

常年霸榜评分网上的前几名《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国内的《霸王别姬》,哪一个不是有故事的,也让观众知道是在讲什么,只不过每个观众观看后的各种体会不一样。

其实国内有好多电影,类似郝杰导演这部短片的感觉,甚至演员的演技也是如此,故事不讲明白,就玩意境,具体怎么回事?你们想去。

最明显的一个,大家知道是谁吗?就在这个综艺中,他每次导演完一个影片,就会跟观众讲解他的各种用意。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星陈凯歌的资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