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惟惟
要说最近哪部电影最火,那就属国庆档上映的主旋律战争片《长津湖》了。这部电影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共同执导,一众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同时创下了27项观影记录,目前累计票房已经超过52亿。
1.这个出场40秒的男人,最不该被人遗忘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共有1.2万人参演,除了咱们熟悉的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胡军、李晨等主角外,还有一些同样出色的配角。其中有一个出场仅40秒人物,值得大家铭记于心。
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杨根思,由90后小生欧豪扮演。因为出场时间太短,很多观众都不知道欧豪也参演了《长津湖》,还贡献了不俗的演技。
说到杨思根这个名字,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欧豪饰演的杨根思在被轰炸后大喊着拿环顾四周,才发现战友们居然都已经牺牲了,而此时他的弹药也已经打完。于是他咬紧牙关,把心一横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杨根思找到了战友身下最后一个包,毫不犹豫地向冲锋的敌军冲去并炸了药包,最后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
2.电影里的40秒,有他一生的担当
很多人看到杨根思抱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心里不免有这样的疑问:真的会有人这么无私吗?
根据当时在阵地的战士杨德胜回忆,他亲身目睹了这一悲壮的时刻,情就是这样真实而残酷:
美军在小高岭发起8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在敌人发动第9次进攻后,连长杨根思打尽了最后一颗,抱起包纵身一跃,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与敌人同归于尽。
生死一瞬,杨根思没有考虑到自己,只是想得如何打赢那场仗。他用粉身碎骨的英雄壮举践行了“人在阵地在,把一生交给党”的使命。
3.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后人的和平安定
现在的生活有多美好和安逸,当年的战争就有多么残酷和凶险。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令人动容,当时七连指导员梅生对连长伍千里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重温历史,以史明鉴。因为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是前任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怎能不歌颂曾经的先烈!
就是无数个长津湖战争的亲历者,也是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定。
4.真正的战争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艰辛
一位老兵回忆到他和战友们接到堵截敌军命令前,在雪地里潜伏数日,等攻击命令下达时,全连170位将士只剩下不到50人。
“我们战友30个人,最后只剩下负伤的2个人接近了坦克,其他人都一个一个地倒下了,牺牲了,两个战友爬到坦克边,拉上了金属,轰……”
“我爬不起来了,冻僵了,冲也冲不动,看到战友往前冲,我眼泪簌簌地往下流”。
“战斗结束后,医院一天就接到了2800个伤员。他们的手指,脚趾头被冻掉的,截肢的太多了,这些战士大都是20多岁,小的只有16、17岁。截肢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打麻药,但没有一个哭的,再痛也不哭。”
这些艰苦的场景我们真的无法感同身受,尽管从影片中能略知一二,但当年的苦还是不管电影再怎么还原,还是不能做到百分百的真实,所以战争时的生活,比我们在荧幕里看到的还要艰辛...
5.小说呈现更多场景,刻画更多无名英雄
关于长津湖一仗,是否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们所不知晓的呢?还有更多的人物是我们没能认识的?除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这场著名的战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而电影和小说都是陈述历史的载体。《长津湖》小说版更能完整呈现当时的许多场景,能够深入刻画更多的英雄人物。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10月再版了王筠的长篇小说《长津湖》,该书首次出版于2011年,是第一部全景式刻画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的史诗作品。
在作家王筠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志愿军战士从冰天雪地中重新回到我们面前,他们有血有肉、有悲有喜,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铸造中华站起来的灵魂!
6.文字会带给您更多的思考,传递信仰的力量
王筠历时10年完成的长篇小说《长津湖》,已经多次斩获国内文学大奖: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特别奖、原济南军区大型文学创作特别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南出版政府奖特别奖等奖项。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解放军报》(2012)十大军事题材好书。
《长津湖》中充满了大量细节,更细腻,也更有感染力,能让读者更为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强意志。
如果您是刚从电影院出来,可以通过文字重温这段历史;如果您还没看过电影的,可以先看看小说,再带着思考观看电影:如果您家里有孩子,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或者读完小说给孩子讲述抗美援朝的真实故事。
相信文字总会给人更多的思考,传递国人的自信心,沉淀国人的血性,带给读者们信仰的力量;拜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向抗美援朝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