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吵架!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报纸杂志 / 发布:2022-05-13
8 人气

导演请吵架!

上周六,腾讯视频制作的《导演请指教》开播了。

之前看了预告片,还蛮感兴趣的,作为综艺博主(误)的我,当然第一时间就看了。

今天就来聊聊它。

它目前在豆瓣还没有开分,但估计评分不会高,网上骂声一片。

说实话,我之前听到这个企划,还蛮期待的。

既然演员的节目都那么多了,导演作为影视作品的核心人物,来一个竞赛类的节目,也是顺理成章。

在我的预想里,第一,可以了解导演工作的幕后;第二,可以看到一些新导演的作品。

#

如果你还没看,我简单介绍一下节目的机制。

节目组找来16位导演,分别拍摄短片。

片子拍好了之后,在录影棚内放映,交由观众、影评人、导师投票,角逐进入下一轮。

这里有好几个关键点。

第一是导演人选,导演牛逼,拍出来的片子牛逼,这个节目自然就牛逼了。

第二是赛制,这也关系到节目的定位。导演千千万,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路数,已经分离的越来越远。评价体系显然不一致,该怎么打分呢?

节目组搞了两拨人,一拨人是大众评审,也就是普通观众,代表大众口味;另一部分是影评人、电影从业者,他们代表专业口味。

这一设定,或许可以平衡艺术片、商业片之间的裂缝,但也可能会让这裂缝更突出。

从第一期看,节目显然偏向了后者。

观众和影评人在演播厅几乎吵了起来,作为一档节目,这也不失为是一种看点,但它显然和节目的初衷有所偏离。

我记得李诞在《脱口秀大会》说过之前他跟别人请教如何做综艺,那导演的意思,不管好坏,有冲突就行,但李诞想追求的不是节目效果,而是脱口秀,他需要每一个表演本身都尽量好看。

他跟马东走那么近,或许是有原因的。马东的新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可以看到节目组对这个行业的尊重,每一个表演的节目都有非常长的前期准备工作。

但显然《导演请指教》的价值观,还是偏向于「节目效果」那一路的。

另外,在设置上还有一个地方我感到不解。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作为评论的补充,无可厚非,但导师席为什么选的是制片人,而不是导演?

虽说制片人在现实中的角色很重要,但如果这个节目主要考察的是导演水平,请一些大导演坐镇,说服力可能要高一些。和新导演之间的切磋,也可能会有更多化学反应。

#

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节目的核心:参赛的导演。

这个节目大家骂的很多,其中火力比较集中的一点就是,这些导演都不行。

那么,这些导演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他们大致可以分成这样几组:

第一组:功成名就组。只有一位导演,关锦鹏。不知道关导为什么会以选手的身份参加?

第二组:跨界组。有从演员跨界的,有从音乐人跨界的。他们是:包贝尔韩雪吴镇宇、梁龙和蔡康永

显然,他们也扛了一些流量和话题的KPI,如果全都是新人导演,观众都不认识,一开始打不开话题度。

包贝尔以前就有拍过电影,但是比较烂。

韩雪没拍过,不知道为什么会来。

我刚查了下,吴镇宇在这些人里,可能是导演片子最多的一位了。2019年还有一部《转型团伙》,不过豆瓣评分只有3.3。

梁龙,豆瓣上有一部《大命》的条目,但好像没有上映。我还是很喜欢二手玫瑰的。

蔡康永,其实也不能算跨界,因为他大学的专业就是电影,但多年以来,他并没有在电影界工作,一直都是主持人的身份,虽然拍过一个《吃吃的爱》,但扑街了。

这一组人马,好像都没有很大的期待值。

第三组,专业组。他们都是真正的导演,大多已经拍出了第一部长片,且收获了一些奖项。

大部分我都不认识,所以去查了一下他们的资料。事实上,这个组的人选应该再扩大一些才对。

德格娜。她出生于1984年,父母都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她的处女作是2014年的《老哨卡》。

2015年的《告别》获得了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

此后,好像就没有长片作品了。

我没有看过《告别》,但看评价好像还不错。

王一淳。出生于1977年,专业不是导演,当了很长时间家庭主妇,2015年她的处女作《黑处有什么》获得了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豆瓣评分6.6。

王暘。王暘的资料比较少,她比较神奇的是,写信给郭富城,然后真的邀请他拍了一部电影,也是她的长片处女作《六月的秘密》,不过还没有上映。

曾赠。出生于1987年。处女作是2018年的《云水》,由秦海璐田雨余皑磊等人主演,豆瓣评分6.2。

钱宁黄。出生于1988年。2010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专业,2013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电影学院导演专业。

他目前的作品只有一部迷你网剧《蛋黄人》,这部剧的制作过程蛮曲折的,之前投资他的乐视垮掉了,优酷本来要做,后来也不了了之。终于到了2019年才上线,豆瓣评分6.6。

看了下他的经历,先不论能力,新人导演真的蛮难的。

相国强。他2010 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13 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任讲师。处女作是2015年的《少年巴比伦》,改编自路内的同名小说,主演是董子健李梦。豆瓣评分6.7。

吴中天。他出生于1981年,台湾人。之前当过演员,还提名过新人奖。2015年和杨子姗结婚。

他的导演处女作好像是2016年的《天亮之前》,演员阵容很豪华,郭富城、杨子姗、 郝蕾高捷,不过豆瓣评分只有5.8。

他近期的工作,是参与执导了电视剧《摩天大楼》。可以说是这里面经验比较多的导演了。

第四组:二代,不知道行不行组。

宁元元。她年纪很小,出生于1998年,是第六代导演张元之女。处女作《小事儿》在2020年平遥影展放映过,评分只有3.8。看起来好像不太行。

王文也。她年纪也很小,1998年生人,是王中磊女儿。

好吧,导演之女,老板之女都来了。

第五组:毕志飞。

他也是节目组需要,有话题度的,但人家也不是跨界的,毕竟已经拍过这么有名的电影了,所以只能自成一组。

怎么办?

去查资料之前,我还蛮期待的。但现在,好像情况不太乐观。跨界组本来就期望不大,没想到藏着一个近亲组,真正的导演组,好像前面的作品也不是很好。

前面说过,这个节目核心的核心,就在于导演的水平,在我简单的普查了一下之后,感觉有点危险。

我个人目前比较期待的有德格娜、吴中天。

#

下面,来聊聊第一期亮相的四位导演和他们的作品。

第一位是相国强。改编哪吒的故事,很遗憾,我没看完,感觉旧旧的,但又想打扮成新的,很难受。

第二位是包贝尔。有了前面一个片子打底,包贝尔这个完成度要好太多,剧本比较完整,表演也不错。包贝尔完胜了。

第三位是梁龙。没想到是梁龙这么激进,黑白+默片,形式感很强,表达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歌很好听,但要说片子本身,我愿意看完,但也没有太大感觉。

这里也是节目的争议点,因为普通观众选择离席的人比较多,这部短片被暂停放映了。这个设置虽然很刺激,但并没有真正尊重创作者,还是把导演们当工具在使用。然后再挑动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大战,感觉节目制作团队可能看到这场面在偷笑了,非常鸡贼,但没劲。

第四位是毕志飞。真的陈旧。没意思。另外,导演幕后花絮里,感觉他好像不太会导戏,连那个架势都没有,很奇怪。

我想下一期我还是会看的,至少会把这16个导演的片子都看一遍。也许 有惊喜呢。

#

最后,开个脑洞,如果这个节目给马东来做会怎么样呢?

我想,这样一来,我期待的对导演工作专业层面的展现,可能会多一些。虽然《乐夏》也很多人骂,但那个节目还是做了很多科普的,其实是在帮乐队和观众做沟通,但《导演请指教》没有,他们可能想的是冲突越大越好。

看《导演请指教》,普通观众仍然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拍片子的。如果每一个导演的花絮,都有侧重的,比如分别去拍沟通剧本,演员,现场调度,或灯光布置,后期剪辑这些,可能会更丰富些,也没那么重复。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的对参与者的尊重,对这个行业的尊重。如果节目播完了,只是消耗了大众对这个行业的好感,那么即使节目热度很高,也不高明。最后,会不会从导演到制片人到影评人,全部都会被骂,节目走黑红路线?

如果真是这样,就很可惜了。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