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电影行业始终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青年电影人如何在保持艺术表达的同时获得商业成功,缺乏投资的独立电影该何去何从,如何打破传统常规,探寻新的创作可能?这都是青年电影人正在经历的困境,而出路究竟在何处。
第八届重庆青年电影展邀请到陈嘉上、徐欣羡、仇晟、刘铠齐四位电影人作为嘉宾,知名制片人、影评人藤井树作为论坛主持人参
与了本次线上导演沙龙,共同探讨“青年电影人的困境与出路”。
|第一次
「不要把投资人或者老板看得太可怕,他其实是付钱最多的观众,他先买了第一张电影票。」
陈嘉上
导演 编剧 监制
陈嘉上:我拍第一部片子《三人世界》时非常幸运,我的机会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当时我名字挂的是执行导演,我也是香港的第一个执行导演。我写完剧本后,那时的电影市场不太能接受这种题材,没有人敢拍,但演员林子祥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于是我就被拉去拍片子了。在那之前我只是一个编剧。
藤井树
制片人 影评人 井树文化创始人
主持人藤井树:您最开始的规划是做编剧吗?
陈嘉上:
我那时26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我最开始是制片助理,后来转做特别道具,就是做一些道具部门不愿意干的活,期间又变成做特效,一直做到特效部门主管,又去做场记,后来才变成编剧。我走的路子很奇怪,这么多年我没有目标,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我想留在电影界。
当时真没想当导演,我觉得当导演太难了,就致力于写剧本,就算没有钱也愿意写。袁和平导演和我聊天,想让我去做导演,我甚至觉得他疯了,我当时只是一个跟他聊剧本的年轻人。但他说已经有剧本了,还有那么多人帮忙,当导演不是特别难,就算当不好也可以回来做编剧,但好不容易有机会,为什么不抓住呢?于是我答应了拍这部戏。
主持人藤井树:那是几几年?
陈嘉上:1987年,那时候我在德宝电影公司,公司刚刚重启,没有什么演员,只有一个林子祥,他作为核心人员,他选的剧本就一定要拍。当时有7个剧本给到他,我是第8个,虽然我的公司并不看好,但他就只选中了我写的这个。其实我那会儿连分镜都不会,但我还是用一些自己的方法尽量去把它拍好。
我的资金不算多,应该用了六百多万,要知道那时很多武打电影之类的都是一千万起的,而且我用的明星也不小,林子祥、郑裕玲都在里面。这部片子是现场收音,当时很少有现场收音的,我还找了电视台的收音师来帮忙。幸运的是,我做了一个大家谁都不敢做,才交给我来做的东西,后来做好了。
主持人藤井树:林子祥能从八个剧本中选出陈导的,虽然说起来是幸运,但其实是陈导的剧本本身有非常好的创意,也就是项目启动的原点,加上有了当时被观众和市场都比较认可的演员林子祥来主演,所以对于电影的顺利进行也有就有了不可或缺的助力。想问问您,对于年轻创作者来说,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获得某一个“大咖”的认可,以让剧本顺利进入到拍摄阶段?
陈嘉上:面向市场的商业电影,资方通常关注的重点就是这个片子由谁来演,以及能否回本。但靠一个演员去说服老板可能只是一个起步的窍门,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现在拍电影,跟老板谈合作的时候一般不会先聊演员,而是先聊我的内容,否则他喜欢的可能就不是我的剧本,而是那个演员。
我常跟大家说,不要把投资人或者老板看得太可怕,他其实是付钱最多的观众,他先买了第一张电影票,希望其他观众也来买,然后把自己的票钱赚回来。
把老板看做最重要的一个观众,你就不会有太多的抗拒。当你说服了老板后,你会更有信心去说服其他花更少钱买票的人。
徐欣羡
青年导演
徐欣羡:我的第一部片子也是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个机会。那时我刚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硕士毕业,回到澳门工作,澳门有一个资助新导演制作剧情长片的计划,我申请了这个项目,他们批给了我一笔150万的启动资金。有了资金以后,我找了很多香港的前辈和读书时的老师,发现这笔钱不足够支撑这个片子的拍摄,就开始想各种办法。
我先找了一个专业的编剧改剧本,然后监制老师带着我去和香港各个电影公司聊合作,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但基本上都被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我没有剧情长片的拍摄经验,也没有合作过明星。并且我的剧本有一点所谓的文艺,还有一些被认为是具话题性的内容,所以不太有公司愿意尝试。
最后在澳门资金的申请快要到最后期限时,我们才找到了一家名叫香港天下一的电影公司。见了老板以后,我以为自己没戏了,但一个礼拜后老板打电话给监制,说愿意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就投资了这个电影。
仇晟
青年导演
仇晟:我拍《郊区的鸟》的经历比较曲折。我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后先回杭州做了一年广告,后来不甘心学的东西被放弃,还是决定去北京做电影,于是就和我的朋友,也是《郊区的鸟》的制片人鲸书去北京开了一个公司,开始做项目的开发。《郊区的鸟》最开始还是挺顺的,入围了很多个创投,比如吴天明基金会、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投等,可虽然项目初期一直在入围,但是没有拿过奖。很多人会因为片名被劝退,它不像剧情片的片名,加上剧本里有看起来隔得比较远的两条线,中间是通过隐秘的链接穿起来的,这对当时创投的资方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走了一圈创投,虽然没拿到资金,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伙伴,其中就有我们的监制黄茂昌先生。我们从创投回来继续开发,后来鲸书找到了一百万的资金。虽然知道这个钱不够拍,但还是决定先开始。我们找了李淳和黄璐做主演,一直到开机前几天才找到了主要的出品方,果实创想的李亮文先生。我记得开拍的头几天,片场一直有个神秘人,后来才知道是出品方派来考察的,等神秘人走了以后,出品方的钱才打过来。
刘铠齐
青年导演
刘铠齐:我之前是拍广告的,拍了好几年之后觉得没意思,就回到电影学院上学,拍了一个毕业作品,没想到意外收获了很多奖项。得奖之后,就算你不拍自己的剧本,也会有很多公司或者其他剧组来找你,都是一些完整的项目,可以直接启动。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暂停,因为我想修整,想尽力去做一个好东西出来,而不是资金到了,为了拍而拍。
尤其是如今在后疫情时代,电影行业的势态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现在游戏的剧本好像做得比电影都好看,游戏中也可以有身临电影场景的体验感,再加上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等等,都在对电影产生影响。所以对于年轻导演而言,在做别人给到你的项目时,应该多加入自己的思考,我自己也时刻在反思——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以及要时常对自己做一个定位和判断,我是要拍一个作者性的,还是要拍一个商业性的电影。就像刚才陈嘉上导演说的,投资人是买最贵的票来看电影的人,要想清楚他为什么要投资你。我觉得做电影就像是在谈恋爱,与资方、演员等等都要形成很好的协调。导演需要说服一切来帮自己圆梦,所以导演的情商和智商都要跟得上自己电影梦的轨迹。
|市场
「 商业片像一个演讲,是在一个大空间里,大声说话的电影;艺术片更像是在小酒馆聊天,在相对小的空间里缓谈。」
藤井树
制片人 影评人 井树文化创始人
主持人藤井树:如何面对市场对自己作品的审视?
陈嘉上
导演 编剧 监制
陈嘉上:我之前说,投资人是你的第一个观众,他很重要。但其实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重要。你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就是因为你有内容要分享,要是这几个观众完全不喜欢你的片子,就找另外的观众吧。电影是你分享自己的态度,在整个拍片的过程里,你的位置最重要。
做电影的人别把电影变成一门生意,不要你自己虽然不喜欢,但是一看资金上亿你就冲上去。我过去在香港当导演,没有跟任何一个大公司签长约。当时他们说签了以后你就安全了,保险了,就会有一堆片约可以慢慢拍。我说不行,因为我不能确定我每一个剧本他都爱,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口味,我觉得这就是与资金之间的一些平衡。要先做自己爱的东西,再确定哪个老板会接受自己。
徐欣羡
青年导演
徐欣羡:我拿到资金之后,首先想的是组建主创团队。当时我一直希望让我的一个朋友来做摄影指导,他是和我从最开始拍片就在一起搭档的。但问题是我是第一次拍剧情长片,他也是,这很难说服老板。尽管我们认识可能有十年了,但我们在其他人眼中还像两个小朋友。后来我们请了一个非常有经验的灯光指导,以及一个香港的摄影指导前辈当我们的顾问。最后老板也同意了让我们来做这样的有一点实验性质的东西。当然我们也拍了很多照片、做了很多参考去说明到底会怎么来做这部影片,以给他们信心。
我觉得我的监制做了一件挺好的事情,是关于第一副导演。因为他也很害怕我是新导演会驾驭不了整个现场,所以找了一位比我的经验丰富很多的年轻人。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副导演,全心全意的帮助我去协调前期以及现场的各种事情。那时监制还对我说了一句狠话,他说,现在你还做不好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所以当时觉得压力好大,但也的确收获了很多。
藤井树
制片人 影评人 井树文化创始人
主持人藤井树:怎么去分清个性的创作表达和市场之间的界限?
仇晟
青年导演
仇晟:我认为特别成功的艺术片和商业片,其实都是强烈的个人表达的结果。比如《泰坦尼克号》,影片刚开始有一大段潜水探测的画面,其实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本身是一个潜水爱好者,那些潜水的画面就是他自己潜下去到泰坦尼克号残骸中拍的。那段画面也是非常个人化的情感寄托,甚至像一个私影一样,被放在这样一个商业大片的开头,但这之间并不冲突。所以不管拍艺术片还是商业片,都是要去进行一个极致的表达。
但我觉得这两者可能存在一个言说方式的差异,商业片像一个演讲,是在一个大空间里,大声说话的电影;艺术片更像是在小酒馆聊天,在相对小的空间里缓谈。
怎么把电影推给更多的观众,其实也有点像口口相传的方式。最开始是我,其他的主创,然后我的演员,包括我的第一批观众,他们被我的故事所吸引并且相信我的故事,再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出来,然后推广到他们的周边。所以我的选择就是去坚持我的表达,并且不遗余力的推广它,通过身边人或者别的渠道,尽可能的让它扩散开去。
刘铠齐
青年导演
刘铠齐:影像很自由,二度加工的时候都会产生很多火花。其实拿到一个商业的项目,也可以去进行艺术的加工,导演需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表达,而不止是取悦观众。刚才陈嘉上导演说的很对,导演才是这个项目的核心,同样一个剧本,接到不同导演身上,能拍出完全不同的感觉。
|出路
「每拍一个作品都是一次轮回。轮回的感觉就像是我拼了命,会舍不得离开,所以要诚心诚意地投入进去。」
藤井树
制片人 影评人 井树文化创始人
主持人藤井树:陈嘉上导演是很有经验的导演,会有很多电影人捧着自己的想法想得到您的帮助,您觉得在年轻创作者身上会存在怎样的问题?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陈嘉上
导演 编剧 监制
陈嘉上: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导演有自己内容的,我会真正去帮忙;另一种是导演认为作品一定能大卖,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帮。我们能帮的其实是让他们找到自己,我也一直在寻找自己,找到我爱的或不爱的,以及什么是我应该去做的。导演真的不容易当,有不少人在cosplay,他摆的架势很像导演,但根本没做导演的思考。你要思考作为导演,为什么要做这些判断?你拍这个镜头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年轻人的问题就是太想当导演,而不是想创作。
每拍一个作品都是一次轮回。轮回的感觉就像是我拼了命,会舍不得离开,所以要诚心诚意地投入进去。
藤井树
制片人 影评人 井树文化创始人
主持人藤井树:非常感谢几位导演的耐心解答,让我们收获颇多。那我也看到评论区的影迷朋友们一直在跟我们积极互动,向老师们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们现在就选取部分问题同大家交流一下。首先,有观众认为从创投会中获得机会和投资是很难的事情,有什么创投会的经验分享吗?以及除了参加创投会之外,还有其它途径可以找到资方吗?
仇晟
青年导演
仇晟:写作大纲和梗概是报名创投会时非常重要的,一般不超过5千字,介于剧本和小说之间,一定要把你想表达的核心概念写清楚。其实不要把创投当作一个关卡,非要闯过这一关,可以把创作看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创投时,你不一定能拿到钱,但可能会认识很多未来的合作伙伴,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陈嘉上
导演 编剧 监制
陈嘉上:我想说一下关于创投好难这个事情。其实创投已经是你们最容易的平台了,创投都不想熬的话,其实很难再熬下去。
一个好的创作人,必须有能力在只有一张纸的情况下,让资方对你的项目产生兴趣,这是最起码的。电影就是这样,没有观众会先看剧本再看电影,他们只会因为一些片段、海报或者资讯来选择看。所以你必须有一种能力——用最短的时间吸引资方与观众,没有的话,你就还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导演。
主持人藤井树: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一直处于剧本创作的阶段,始终有意见在让你修改,一直等不到开机的时间,这背后其实是什么问题?碰到这样的状况该怎么办?
刘铠齐
青年导演
刘铠齐:我在拍《下乡的塔可夫斯基》时,也是和公司、专业老师都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一轮一轮下来,我和编剧的坚持就是有更好的方向就改,没有就不改。过程中发现,在我们这些年轻导演并不具备那么优秀的创作能力的情况下,还是会被很多人给予有用的建议。在创作阶段和高手过招,能学习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徐欣羡
青年导演
徐欣羡:我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我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也是和编剧讨论过很多次关于剧本修改的问题,大家一起磨合了很久,过程中也有暂停下来的时候。我本身很喜欢和前期一起参与的人保持合作,所以我就会有很多和编剧讨论的时间,比如关于角色和故事的发展等,这样的前期讨论可以让剧本不断优化。但作为导演要有自己的判断:怎样修改才会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主持人藤井树:有网友说,现在年轻人虽然怀抱创作之心,但也会面临现实窘境和生活压力,怎么去平衡生活与创作呢?
陈嘉上
导演 编剧 监制
当时我离开学校进入电影公司,拿到的薪水只有我同学们的五分之一,但我做得依然很开心。
很多人以为拍电影很风光,但其实不是这样,我好多学生会觉得毕业后很穷,我告诉他们这是生活常态,习惯穷就好了。拍完一个片子就等于失业,但是我们要享受这种能不断重新开始的自由。
不要把所有的物质都变成欲望,你可以把生活的条件降低,不然你可能会去接很多活儿,甚至是自己不喜欢的活儿。拍电影这条路表面上确实很苦,但它始终是你自己的乐趣。
主持人藤井树:有网友问,创作中会觉得很多故事都被写完了,不知道如何找到一个新的创作方向,怎样走出在肯定和否定自己中徘徊的怪圈呢?
仇晟
青年导演
仇晟: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写剧本就是在和自己打架。我纠结的点在于,这个东西是不是足够独特与足够好的,这会让创作很容易就陷入到一个比较焦虑的境地。其实我觉得应该在创作中放来,找到自己迫切想说的,而不是最新奇的,那样的选择其实支持不了你多久。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从表达的欲望出发,而不是死攥住一个好的点子不放。
主持人藤井树:非常感谢重庆青年电影展给我们这个机会,与各位导演就自己的创作心得与大家分享。期待各位能继续为观众带来惊喜,谢谢大家,我们以后再见!
速记 | 史恒璟 朱江渝 李若冰
编辑 | 黄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