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让人眼前一亮,至今豆瓣还是8.2。
除了他们,还有原著作者马伯庸也受益匪浅,作品成为香饽饽,开始陆续被改编。
单说今年年底,网剧《风起洛阳》和电影《古董局中局》已经启程,《风起陇西》也在路上了。
其中最火热的当属《风起洛阳》,剧还没播,一场评论区大战就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五星和一星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不管红黑哪方占上分,至少说明很多人都在等这部剧。
这不,开播后直接爆了,连续2天全网热度第一。
数据很坚挺,那么剧本身到底够不够坚挺?
一起来看看。
1、洛阳的“风”
洛阳这场“风”起于城中南市。
百姓熙熙攘攘,权贵悠闲玩乐,街市繁华似锦,一切都在诉说着大庆盛世的繁华。
有深宫郡主在内卫武思月(宋茜饰)的护卫下,微服出宫,左瞧瞧又看看,玩得不亦乐乎。
有工部尚书家的二公子百里弘毅(王一博饰),悠然品鉴美食,百姓们翘首以盼等评价。
这场风的引子是一对父女。
两人形色匆匆,在人群里穿梭,直奔百里弘毅所在商铺。
就在父女要向一脸疑惑不解的百里弘毅陈述缘由时,杀机骤起。
一直紧跟其后的凶厉男子拔刀直奔父女,百里弘毅机智相救。
另一边,一群刺客纷纷卸下伪装,目标赫然是郡主,内卫全力护佑。
繁华瞬间成了混乱。
在内卫全力拼杀下,刺客未能得手,尽皆伏诛。
然而,就在父女以为逃出生天时,黑手再现,将两人杀害。
一场短暂而又紧张的暗杀与反杀,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者所告何事?为何偏偏要找权势微弱的百里弘毅?
幕后黑手是谁?为何杀者的同时还要刺杀公主?
混乱中,唯有一人始终在高处将一切尽收眼底,大理寺殓尸人高秉烛(黄轩饰),他是洛阳这场疾风的“变数”之一,也是为观众“解谜”的人。
从暗中阻止刺客小头领自尽,到蒙面潜入牢里套供,再到主动投案钓出隐藏的棋子。
以此为观众揭开了第一层谜底,幕后黑手是一个叫春秋道的组织,高秉烛花了五年时间追寻,目的只有一个,复仇。
一出正邪难辨的好戏把观众看懵了,也看爽了。
点击播放 GIF 0.0M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高秉烛与春秋道有什么血海深仇?
春秋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由谁在幕后操纵?他们的最终目的何在?
以高秉烛为圆心,各色人物依次入局,各色组织纷纷浮出水面。
第二位“解谜人”武思月,内卫奉御郎的妹妹,嫉恶如仇,虽然有时行事莽撞,但冲劲十足,因此深得圣心,被圣人委以重任调查刺杀一案。
第三位“解谜人”百里弘毅,聪颖且博古通今,精通百工之术但不通人情世故。从者找他的那刻起,他的心里其实已埋下了种子却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身居工部尚书的父亲百里延在他大婚之夜中毒而亡,疑点丛生,他也开始主动入局,探寻真相。
高秉烛背后是代表底层的不良井。
武思月背后是宫廷内卫、间谍组织联昉等朝廷机构。
百里弘毅背后是百里家、柳家等权贵。
尚未登场的还有围绕在圣人身边的皇权人物,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
三位“解谜人”的命运因为刺客案和百里延案产生交集,或主动或被动,皆身处局中。
他们的目的虽然不尽相同,但关键落点并无二致,挖出春秋道及其背后疑云密布的阴谋。
《风起洛阳》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抽丝剥茧的故事讲好。
从目前来看,节奏把控还是不错的,悬念层层递进,始终让观众置身于黑云笼罩的紧张氛围中。
剧情紧凑且不乏爽点,一波波小推着观众往前走。
点击播放 GIF 0.0M
2、马伯庸又“偷懒”了?
看马伯庸的作品,“重复率”还是挺高的,特别是人物。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李必、檀棋。
《古董局中局》里的许愿、药不然、黄烟烟。
再到《风起洛阳》里的高秉烛、百里弘毅、武思月。
底层出身蓬头垢面的男主+家世优渥的智力辅助型男二+武力辅助型女主,背景或许会变,但性情都大同小异。
如果再把《长安十二时辰》和《风起洛阳》单拉出来放在一起,那重复率就更高了,《风起洛阳》基本上就是以《长安十二时辰》为底子,套上另一个故事。
换言之,《风起洛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续集。
续集拍的好不好,重点在于故事讲的好不好。
那么,马伯庸在故事上有偷懒吗?
好在没有。
如果说《长安十二时辰》是明牌打法,那么《风起洛阳》就是暗牌打法。
《长安十二时辰》明确告诉你,反派要炸太上玄元灯楼,重心在于阻止反派。
《风起洛阳》则不告诉你反派要干什么,重心在于挖出反派。(目测最后的主战场应该还是与太上玄元灯楼类似的圣堂)
前者突出紧迫感,后者突出悬疑感。
他总是会在观众以为尘埃落定时,又抛出出其不意的悬念,让观众忍不住往下探究,从而牢牢绑住观众。
悬疑剧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马伯庸显然深得此道。
还有,角色没有刻意被降智来衬托主角,这也是很大程度能够留住观众的点。
比如百里弘毅初见高秉烛时的见微知著。
武思月粗中有细,看到几具尸体时,很快就能发现死者是由两种兵器造成的,从而对高秉烛保留一份理智。
善于察言观色的柳然,总能把握百里弘毅的“命门”,从而润物无声地为百里弘毅提供助力。
剧情上也不是没有槽点,最薄弱的就是人物情感变化太刻意突兀。
比如武思月执意冲进火场救人那场戏,本来一念之仁无可厚非,但圣母心实在太过。
撞开房门其实已经足够,还要冲进房里一个个依次救出,最后愣是把自己搭进去才罢休。
很显然,这是在给高秉烛一亲芳泽创造机会,然后武思月就芳心暗许了,强行给两人的感情做了一次升级。
3、他们到底表现怎么样?
这部剧里,黄轩属于演技担当,很好地完成了挑大梁的重任。
高秉烛看到尸体时不自觉出略带兴奋的渗人笑意、看到母亲时复杂的眼神、和武思月讲述心事时的悲怆哭腔、见到圣旨不愿下跪等细节,处处在刻画一位被与仇恨折磨多年的神经质“孤魂野鬼”。
他的动作戏也可圈可点,够狠够劲道,酣畅淋漓。
点击播放 GIF 0.0M
王一博和宋茜属于流量担当,不可否认,这部剧的热度能有这么高,有一部分也是得益于他们。
对他们的表演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不过看过剧集之后,我觉得可以借百里弘毅的“尚可”来评价。
王一博的主要问题在于说台词时张嘴幅度小,再加上没放开演,脸部情绪不够丰富,喜怒哀乐传达一定程度上受阻。
特别是感情波动大一些的戏份,王一博就有些难以招架了。
比如父亲身死那场戏,虽然性格内敛,但至亲死于前,百里弘毅的反应就显得太过平淡了,无论表情还是言语都没有很好传达出悲恸之情,以及对“杀父”高秉烛的恨意。
好在这部剧的人设比较符合他的表演,百里弘毅心思缜密、内秀,再加上不通人情世故,这类人物演起来相对容易上手,当观众对这个角色性格有了预设之后,即便是没有复杂的情感输出,也能接受。
宋茜的问题也差不多,或许是想体现角色雷厉风行的性子,台词说得偏快,反而造成了缺乏情感和含糊不清的问题。
情感波动大的戏,她也没驾驭好,比如高秉烛在兄弟坟前悲恸大哭的那场戏,宋茜明显没接住黄轩的表演,一有对比,就高下立判了。
诚然,他们的演技比起黄轩和其他实力配角来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就这部剧而言,我觉得表现得差强人意。
相比之下,宋轶对此类古装角色已经驾轻就熟了,演出了柳然的聪慧贤淑又不乏灵动,而且造型加分,还是挺讨喜的。
总而言之,这部剧整体上还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是剧中一系列悬念迭起的反向操作,再加上黄轩的扎实表演,看起来挺过瘾。
百里弘毅、武思月、柳然等角色也各有讨喜之处,有盐亦有甜,挺下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