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这一档记录了成都十三年变迁的户外交通普法节目,在2018年戛然终止,但节目里的好笑金句、底层百姓的故事却在网络上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当网友们用各种方式玩着节目里好笑的梗时,又从这些故事里品出了生活的艰辛。大家发现,这个普法节目的精髓就在于谭警官这个亲民又幽默主持人。但现实中的谭乔却患上了抑郁症。
可能喜剧的内核就是一出悲剧。当大家觉得谭乔的生活就应当是谭警官所表现的那样从容又幸福的时候,现实却是出人意料。
从谭乔到谭警官
谭乔出生于成都人,从小爱听着马季赵炎的相声长大的他,性格幽默乐观。正值95年交警招新,谭乔凭借着退役军人的身份以及纯朴正直的品性,23岁的他顺利地考上了交通警察。
而在成为交警之前,谭乔当过工人、摆过地摊、做过厨师,或许就是这样的底层工作经历让他对挣扎在生活线上的百姓更能有同理心。
穿上了一袭警服,谭乔变成了谭警官。要让大家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成为了谭乔的信念。
那个时候的交警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开罚单和严厉。在路上碰到交警,从内到外流着排斥。这样的警民关系,也让谭乔在交通执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甚至是无礼取闹。
有次在罚款后,被执法人趁其不备将谭乔扑倒在地,顺势聚集了一群人围观。
这名被执法人在这时开始大诉苦楚,抱怨交警只会罚钱,而周围都是一些小商贩,都是同样有所遭遇或者怕被罚款的百姓,谭乔不但没有被大伙救出,反而陷入其中被一通埋怨。
这样的遭遇在当时的交警里并非个例,但保障人民的交通安全就是交警的使命,劝导和罚款成为了最有效的手段。面对偶尔的刁难,谭乔依然风雨无阻,每天八小时,在自己的管区内巡逻。
并且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执法态度,常常在罚款教育前先同被执法人聊聊天,拉近距离,这样的建议也更能被大家听进心里去。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谭乔越来越健谈,成为了大家心里的柔性执法者。
在交通指挥中谭乔也很善于思考,当时他参与执勤的路口在高峰时期非常拥堵,而后通过其独特的疏导方法变得通畅了,同时还减少了这个路所需要的警力。因此他获得了不少合理化建议的奖书。
不仅在工作上有所建树,谭乔还是所在单位的文艺骨干。他外形好,又擅长唱歌,文艺汇演的歌唱、小品节目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步入了正轨,那时的他觉得自己就这样快乐的当一名交警生活一辈子也不错。
但随后的一个机会,改变了人生的方向。
神坛上的谭警官
当时还是基层交警的谭乔接到了交警队的一个特殊任务,让他去电视台当主持人,主持一档全新的节目。
这是一档由成都市交管局和成都电视台共同开办的节目,旨在通过电视这个轻松又大众的方式来宣传交通安全法规。
面对这样的新工作,文艺骨干谭乔欣然接受了。于是《谭谈交通》在2005年3月28日同正式成都观众见面。
那时的谭乔有些紧张,甚至还不会看镜头,说着一口川普带着摄像师傅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
但经过一期期节目的磨炼,谭警官迅速地现场反应和风趣幽默的执法方式让观众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节目,而这也是节目创办的初衷。
喜欢听相声的谭乔,也经常在生活中留意有趣的段子,通过不段的积累,把时下流行的小品、歌曲融入日常劝导中,能在节目里随时呈现出幽默的一面。
不仅如此,当了交警栏目主持人后,谭乔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所欠缺,他成为了一块海棉,大量地学习着相关知识,让谭警官更具权威性。
而作为一个大众向的文娱节目,谭乔希望节目在传播交通安全法规的同时还更具文化气息,因此,他还会阅读古文野史,诗词歌赋,以便能做到以古喻今、出口成章。
“知否知否,应是红停绿走。”便是他有趣的劝导金句 。
于是,观众眼里的谭警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肃又不失亲切的交警,还是博闻强识的风趣大哥。
谭警官是没有缺点的,观众都希望自己有这样的一个亲友。这样平民化、人性化的谭警官成为了一个最好的交警形象。
观众热烈的好评让谭乔和《谭谈交通》受到了公安部的高度评价。2007年,谭乔被评为成都“十佳交警”。他还作为“成都依然美丽”的公益形象代表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广告栏中。这时的“谭警官”已经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开始被全国人民了解。
“谭警官是坐在神坛上的。”谭乔这样回忆道。
谭警官成为了谭乔扮演得最好的角色,这是他辛劳工作的一个荣誉。但随着大家对谭警官的关注度变高,谭乔内心的压力也在变大。
人生如戏
大家看到《谭谈交通》里遇到的那些奇葩人物和有趣对话时,经常会质疑,这是不是有剧本。
而这一切都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谭乔和群众最真实的反应。
“没人愿意说故意违法来陪你演戏的。”面对质疑的谭乔说道,但他也承认“在听到有趣的话时会让对方再说一遍。”
也正是源于谭乔敏锐的洞察力,才会让他捕捉到这些精彩瞬间,他也因此挖掘出了那些违章者背后或有趣或辛酸的故事。
观众发现,这个节目总是出现在成都偏远郊区,这是为了避免造成城区交通的更加拥堵。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麻烦,节目总是会在人员比较稀少的城乡结合部里采访到违章人员。也因此,我们能看到很多在生活里挣扎的底层人民。
为生活所迫的人更容易铤而走险。
节目里经常出现为了搬运更多东西赚更多钱骑着自行车背着体积庞大的木板,或者为了节省时间骑着电瓶车拖着板车走在机动车道,也或是没钱维修只能开着破烂不堪零件不齐全的破车……这些为生活迫于无奈的场景在节目里比比皆是。
但这不是违规的理由,生命高于一切。因为眼前利益无视交通安全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痛苦总会更令人感到深刻。
谭警官面对那些为生活挣扎的违规者,他总是显得更有耐心。他没有喝令罚款更不会冷言冷语,谭警官总是以风趣又接地气的方式告知危险,通过聊天也听到了许许多多无奈的故事。
福贵大爷便是其中一位。他悲惨的生活经历,被网友称为现实版《活着》。
一家五口都因病痛意外早逝,只剩痴傻的弟弟和一条老狗与他相伴,六十岁高龄还做着危险的体力活。
面对这样一位违法者,谭警官也随之动容,而大爷反倒还安慰着“要向前看!”
《谭谈交通》播出的十三年,也是成都甚至整个中国高速发展的十三年。
处处平废墟处处起高楼,击碎的是旧时代破落的残影,但总有人掉在时代的后面,追不上跑车的速度,他们架着三轮车,背着沉重的生活。
从这时起,谭乔做公益的心便开始萌芽了。同时,他遇到了人生以来最大的困难。
随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热播,谭警官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大家把谭乔和那位神坛上的谭警官重合了,他自己也一度人戏不分,观众用极度的高标准要求着他,压力随之而来。
“但我只是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俗人。”谭乔无奈道。
随着节目的好评而来的是诱惑。有人想挖谭乔走,但他认为自己是个成都人,只愿为成都做贡献。更不用说纷至踏来的金钱诱惑,但做了十三年的谭警官,谭乔终是两袖清风,坦坦荡荡。
坦荡总是伴随着直率,不会虚与委蛇。谭乔虽然言语幽默但却在生活中不善交际,他坚持法理原则却不愿去懂,节目做到家喻户晓但个人事业经营不如意。
“大家都认为我只是运气好遇到了这个节目。”身边人丝毫不顾谭乔为节目做出的努力。每次台里晚会让他和请来的台外人员表演节目,但却独他没有费用,台里给出的理由是作为自己人就不用给了。
随着网络的发展,谭乔开始在各个平台创立个人账号,与网友分享自己作为谭警官以外的生活。
当网友看到了现实里的谭乔那不同于神坛上的谭警官的一面,有人为其真实欢呼,也有人为之失望哀嚎。一旦圣人跌落凡尘,踩得最狠的往往就是原来最追捧的那些人。
而网友的热情,更是刺激了谭乔身边的人。坏人总是享受将人拉下神坛的快感,“要把他变得和我们一样”。
于是,恶意变成了明晃晃的诬陷,各种捕风捉影的假料,甚至无端举报让谭乔陷入了人性的黑暗中。
如果说网络上的中伤只是隔空打牛,那现实的背叛就是兵刃相见,刀刀见血。谭乔时刻感觉有人要害他。
2018年,谭乔被诊断出了精神分神和抑郁前兆。而就在这时,他精神上的支柱《谭谈交通》也停播了。
播出十三年《谭谈交通》里,处处可见的都是生活的故事。人生百态,生活就是最大的剧本。
而在《谭谈交通》外,谭乔一度人戏不分,导致自我的分裂,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一小段的悲剧。
但戏剧总是百转千回,不到最后我们都不能放弃,柳暗花明又会是一番新的光景。
谭乔再出发
“当年交警队让我去电视台做三年卧底,想不到三年又三年十几年过去了……”
但《谭谈交通》的停播让谭乔突然得来了空闲,但这却并未让他的精神状况有所好转。
小女儿的出生,父母及岳父母的病痛加重了谭乔生活上的负担,也加重了他心理上的负担。每当他向身边人诉苦,别人总觉得他在无病。
或许是人前的谭警官形象太过光鲜亮丽,或许是周围的朋友也面临着自己的困难。那段时间,谭乔甚至要靠吃药缓解症状,而也因此,他开始脱发、发胖。
谭乔在节目里体验到了人生百态,而他自己也体会到了人情冷暖。节目的停播给了他最沉重的一击,但此后,他便迎来了新生。
网络发达的年代,人人都能通过自媒体展现自我。失去了电视这个平台,还有这么多网站,如此多类型的平台,在谭乔眼里都是新的机会。
通过剪辑了一些以往的经典画面,谭乔唤起了网友的回忆。大家重新再看《谭谈交通》,好笑里处处都是百味人生,值得细细品味。
新时代赋予了旧节目新生的活力。网友的挖掘,也让正直坦率、诙谐幽默的谭乔重新被大家审视。网络的包容度显然更大,谭乔就这样被网友欣然接受了。
谭乔在网友剪辑的视频里收获了感动,同大家的交流让他打开了心痱,他的心理状况也越来越好,甚至愿意将自己过往的痛苦开诚布公与大伙交流,以己为鉴,援以他人。
看到他近期发布的视频里,有了广告的赞助,大家纷纷猜测,“谭警官要来网络捞金了?”但随后看到的是,谭乔把赞助的费用都用于他成立的星星儿童助残基金里。
看惯了那些底层百姓无奈的生活,以及自己也曾深陷困境。谭乔深知,有些问题,是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解决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以他自己小女儿名字命名的基金,承载了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谭乔把每一笔支出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他还是那个正直的谭警官,只不过,现在的他更有烟火气。
《谭谈交通》播出的十三年见证成都的发展也见证了太多的故事,它的赋能已不仅仅是开办初衷所设想的宣传交通安全,它还成为了人民生活的见证者,城市发展的记录片。
故事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了不同的解读,可以搞笑可以深刻。谭警官虽未在节目里开出一张罚单,但他却给无数人递上了一份生活的通行证,其中,还包括了谭乔。节目虽已成绝唱,但谭乔的人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