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天下父母想说的话,
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同时也获得了那年的一等奖。
上这首歌由四名歌手演唱,
陈红和都是国名度非常高的歌手,多次登上,
江涛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愚公移山》,
只有张迈是最陌生的一位,但她曾九次登上,
拿下国内第一个国际音乐大奖。
张迈二十几年的军旅歌手生涯,从来没有过绯闻,
是一位既低调又实力超群的歌手。
1970年,张迈出生在重庆,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父亲是干部,母亲是中学老师,
但她几乎是伴随着不幸出生的,
她患有先天性心律不齐,心脏有三级杂音,身体十分娇弱。
医生当年预言这个孩子活不了几年,
她甚至不能躺着睡觉,否则就会呼吸困难,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窒息。
但张迈的父母却不愿意相信,带着她跑遍了重庆所有的医院,
吃穿用度全都十分小心,张迈的童年几乎是在病房中度过的。
五岁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在张迈身上,
她的肝脏长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块,
当时被诊断为肝癌,医生和亲戚朋友都劝他们放弃,
在那个年代癌症几乎没有治愈的方案。
但张迈的父母坚定得要治好女儿,
就算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要给女儿治病。
弟弟出生后,父母也没有将重心转移到儿子身上,
依旧把那个年代非常珍贵的罐头全都带给医生送礼,
弟弟最初还愤愤不平,觉得父母太偏心,
但经过父母的教育后,他也成为了保护姐姐的一员。
小时候张迈就很喜欢唱歌,妈妈帮她找来学校音乐老师的教材,
让她跟着学,弟弟还帮忙收集磁带。
父母日夜陪在张迈的身边照顾她,
她的小学时代几乎都是半天上课半天去医院。
但张迈和父母一样乐观坚强,依旧喜欢唱歌跳舞,
她在班上还是文娱干部,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
还经常去少年宫学习唱歌跳舞。
有一次她在河边唱歌,找了一个铁棍子当麦克风,
结果铁棍子没有拿稳,掉了下来砸到了嘴巴,
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伤疤。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演出中,张迈作为领舞演出了《沂蒙山》,
当时就有文工团的领导看中了她,想要将她特招入伍,
而她的身体情况根本不允许她参军。
这次与部队擦肩而过也成为了张迈心中的遗憾,
她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当兵。
幸运的是在父母不断的寻医问药下,终于找到了一位老中医,
经过五年的细心调理,她肝部的包块神奇的消失了,
她的病竟然痊愈了,医生都称作是医学奇迹。
当时张迈作为医学案例被刊登在各个报纸上,
比起唱歌,在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已经靠治病而走红。
康复后的张迈终于迎来了正常的生活,可以大胆追梦,
比起同龄的孩子,她更加珍惜生命,
学习也更加努力,16岁的时候她就收到了四川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这所学校后来培养了众多选秀歌手,
还有一个知名的大师姐刘晓庆。
张迈入学的时候是年纪最小的,但业务能力也是最好的,
大四的时候她作为唯一一位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代表,
参加了老山前线的慰问团,给战士们唱歌。
张迈歌声甜美,很多战士都很喜欢她,
有的前线交通实在不便,没办法到达,
张迈便通过电话给战士们唱歌。
在慰问的过程中她听到了很多悲壮的故事。
真实的抗战故事打碎了张迈心中浪漫主义的想象,
她深受触动,还写下了一篇《男子汉的魅力》作为随地感想,
这篇文章后来被刊登在四川日报上,让她又火了一把。
当时还有峨眉电影制片厂找到张迈,想让她拍电影,
学校也给她各种荣誉,让她一时慌了手脚,
生怕自己承受不来,竟然拒绝了成为演员的机会。
毕业后,张迈被分配到一所学校当老师,
不久之后她又去到重庆电视台当主持人,
四川音乐家代表团赴日演出的时候也邀请了她,
当时在四川算得上小有名气。
后来重庆银行要参加职工技能比赛,
急需找一个能唱能跳又能写的女孩,张迈成为首选,
她也被调入了银行工作。
在这次比赛中,张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后来她又多次参加了西南地区的歌唱比赛,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而坚定了她成为专业歌手的信念。
1990年,张迈和母亲来到北京追梦,
母女俩住在七元钱一个床位的招待所。
为了方便联系工作,张迈还特意买了一个寻呼机,
然而这个寻呼机整整一个月,一次都没有响过,
张迈还以为呼机坏了,找了一个电话传呼自己,发现是好的,
这时她才知道,原来在偌大的北京,根本没有人认识她。
1991年,张迈才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认识了业内赫赫大名的金铁霖老师,
并在他的推荐下结识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同行,
随后音乐事业开始出现转机。
1993年,张迈发行了自己第一首单曲《胭脂红》,
可惜并未引起太大反响,真正让她成名的是94年第六届青歌赛。
那年张迈以业余组选手的身份参加了通俗唱法的比赛,
她最终拿下了银奖,而专业组拿下银奖的则是林依轮。
青歌赛的好成绩让张迈收获了业内的认可,
各种机会迎面而来,那一年她被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特招入伍,
终于实现了当兵的梦想。
也是这一年她演唱了《爱的港湾》和《黄河源头》两首歌。
《爱的港湾》是知名作曲家孟云专门为她创作的歌曲,
孟云此前还为董文华写过《长城长》,之后的《为了谁》也是他创作的。
而《黄河源头》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
是由著名歌手杭天琪原唱的,有很多歌手曾经翻唱过,
这首歌也是孟云特意为张迈重新录制的。
不久后,张迈便带着《爱的港湾》登上了,并走红。
一年后她在罗马尼亚音乐节上演唱了《黄河源头》获得了一等奖。
这是中国歌曲在世界大赛中第一次获得一等奖。
此后张迈作为军旅歌手活跃在舞台上,
她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从1995年开始连续八年登上。
在1999年上她演唱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
陈红、江涛、都是青歌赛出身的歌手,
张迈是最晚参赛的一个,当时她和江涛站在一起。
穿着灰色上衣的张迈显得十分稳重,
和身穿红色旗袍的陈红形成了鲜明对比,
两人是同龄,但陈红像是新媳妇,而张迈则像是人到中年。
这首歌是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歌曲,
这两人写下太多名曲,
车行曾创作了《好日子》《越来越好》《好运来》等,
而戚建波则写出了《中国娃》《咱老百姓》《开门红》等,
这首《常回家看看》两人一拍即合花了十几分钟就创作完成。
当时有很多歌手都想演唱这首歌,
最终被陈红花了三万就拿到了版权,
而这首歌成为KTV点唱榜第一位,加上唱片和MTV的收入,
不算商业也帮陈红赚了近千万。
陈红曾经也是一名军旅歌手,任职于海军政治部文工团,
但她成名后绯闻缠身,嫁给富商后离婚官司闹得沸沸扬扬,
前夫指责她转走自己十几个亿。
让那个曾经唱着《常回家看看》的国民闺女变成话题女王。
2012年这首歌作为致敬歌曲重新被搬上,
演唱它的并不是原唱陈红,而是和王珞丹。
相比之下张迈就显得低调许多,她和于文华是同事,
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张迈和于文华有一个默契,作为前辈要以身作则,
不谈论八卦,绝对不迟到,下基层演出时也要给后辈做榜样。
当时遇到大型演出,两人经常一起参加,
但如果遇到去基层、边防演出,两人则要各自带一队,
不能分到一起,两人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2007年,正值建军八十周年。
部队展开‘北疆送歌八千里’的活动,作为军旅歌手张迈踊跃参加,
在内蒙古边线,慰问小队走访了一百多个连队和哨所,
有时候一天的行程高达五六百公里,总行程达到了一万公里。
张迈跟随慰问团不仅用歌声为战士带来关怀,
还送去了图书、药品等关怀物资。
很多边防哨所环境非常艰苦,不仅交通不便、天寒地冻,
更没有专业的舞台,长途跋涉的张迈常常顾不上休息就要献唱,
而这个北疆送歌行动的主题曲《为爱行走》也是由她演唱的。
2010年,由于用嗓过度,再加上长期劳累,
张迈的声带患上了‘泡样息肉’的职业病,
长期充血无法闭合,说话都困难,更没办法唱歌。
而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休息,
从小在病床上长大,走访过上百个条件艰苦的边防哨所,
张迈从来从没有喊过苦,喊过累,
但这次生病却让她痛苦不已,她整整半年没有唱歌,
甚至很少说话,如同哑巴一样。
她一面希望声带能够尽快恢复,另一方面她也害怕自己再也不能唱歌。
好在经过半年的调理,她的嗓音又恢复到了从前清亮的状态,
张迈恢复声音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家乡重庆开演唱会。
2011年,张迈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了自己首场演唱会,
她的好朋友也是著名词曲作者还专门为她创作了一首《重庆声音》。
在家乡开演唱会一直是张迈最大的梦想,
然而她最遗憾的事情则是一直陪伴她的母亲无法见证她梦想成真。
张迈有一首歌叫做《没有你的消息》,
当时在拍摄MV时需要她演绎痛哭的状态,
但她怎么都哭不出来。
然而就在这天晚上,她的母亲却在一场事故中丧命,
得知消息的张迈痛不欲生,再也没办法工作,
这首歌的MV最终也没有完成。
从小时候张迈患病开始,到她去北京追梦,
母亲一直陪在她身边,鼓励她、支持她,
无数次她想放弃的时候都是母亲让她坚持下去。
张迈为了纪念母亲,专门创作了一首《妈》,
饱含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十分动人。
后来张迈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名叫麦子音乐工作室,
她用这个名字告诫自己要像麦穗一样饱满且谦虚,
懂得弯腰处事,谦卑思考,这也是她的为人准则。
从张迈出道以来,获得了无数国内外大奖,
也登上过众多国家级、国际级的大舞台,
但她始终谦逊低调,从未传出绯闻。
如今,51岁的张迈已经很少出现在舞台上,
关于她的私生活一直都是个谜,
她从未曝光过恋情和婚姻,至今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否结婚。
而张迈晒出的生活照经常是仙气十足,
热爱大自然和养生,气质越来越淡然从容,
如此低调又优秀的歌手真的不多了。
文|Nancy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