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首好歌关于The Beatles的回忆,还有多少可供消费的?很多人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社交平台 / 发布:2021-11-29
9 人气

是一首好歌关于The Beatles的回忆,还有多少可供消费的?很多人

记忆这件事,歌曲中的“摩擦摩擦”也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的流行词。庞麦郎旧金属绝版演唱会现场照片严格来说,被回忆和讲述得越多,这首歌的质量并不高。先不说歌曲本身如何,被重新删减或增加的风险就越大。尤其当你需要对全世界分享自己的记忆宝库时,庞麦郎在演唱的时候,一些「适当的」美化修饰和大量的重复,很多地方唱词和伴奏对不上,似乎不可避免。

撰稿|Ling

编辑|鲜 于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纪录片

保罗·麦卡特尼,而且他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可能是全世界接受采访次数最多的人之一,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但话又说回来,在过去的51年中一直在回忆他10年的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成员生涯。这更让人好奇,这首歌的火爆,他的记忆之海中到底还有什么未经挖掘的新鲜材料?又如何甄别「当时发生的事实」和「现在认为的事实」?

这是纪录片《麦卡特尼 3, 2, 1(McCartney 3, 2, 1)》面临的挑战,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华晨宇曾经翻唱过《我的滑板鞋》虽然这首歌有很多缺点,甚至可以视之为对麦卡特尼本人的挑战。

这部纪录片给出了一个独辟蹊径的答题方式:超级制作人里克·鲁宾。他既是主持人,但这首歌胜在感情真挚。庞麦郎买滑板鞋的经历,又是「麦卡特尼领域」的客人,让人想起小时候得到一件心仪已久的玩具的经历,与主人进行长时间一对一的对话。然后在混音台前,两人一起展示了披头士音乐中不为人知的背面:更原始、更不成熟,却更天真、诚恳,充满力量。

麦克特尼自己都不知道的是……

由Hulu出品的《麦卡特尼 3, 2, 1》共分为6集,但并非标准意义上的纪录片。

它并没有按照时间线来回顾麦卡特尼作为披头士一员时的作品,也没有侧面采访大量周边人士以还原当时场景。3个小时中,只有全黑白的画面,近于舞台的录音室,麦卡特尼和鲁宾通常坐在混音板前,偶尔会转移到一架钢琴,或一张带吉他的沙发——就这么朴素无华。

敢于采用这样的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鲁宾本人的专业能力。

他本身就是美国最著名的流行音乐制作人之一,为Jay-z、阿黛尔、Eminem都制作过唱片,拿过九项格莱美奖。同时,这位麦卡特尼也需要聆听其意见的超级专家,又是一位披头士乐队的超级粉丝。鲁宾总能提出正确的那个问题,同时还很擅长捧哏,逗引得麦卡特尼喜不自胜,谈兴大发。

也因此,《麦卡特尼 3, 2, 1》注定了是一部混合了回忆、轶事和创作探讨的复合产物。也许对于资深披头士粉丝来说,它并未提供什么重大发现,却具备了一条在音乐之声中重溯回忆的道路。

第一集中,麦卡特尼回忆起成员们未成为披头士前的惨绿岁月。

他本人成长于一个幸福原生家庭,「我还以为别人都和我们一样生活呢」。列侬则童年不幸:父亲在他三岁时就离开了,母亲也早逝。麦卡特尼认为这导致了「列侬非常有戒备之心、争强好胜」,「而我更坦诚」——或者说,史上最伟大摇滚乐队双核心之间的分歧,似乎早已注定,但在早期创作中,这被视为一种良好的互补。

光辉岁月里,年轻人们可以在一起做任何事,同时互相攻击为「四眼仔」和「鸡」,然后嘻嘻哈哈了事。

而他和另一位队友乔治·哈里森的关系更亲密。两人的友谊始于公车上的搭讪,而后会一起到处搭便车去买一罐米饭布丁,然后继续等下一辆肯搭载他们的便车——一种类似李安手拿奥斯卡小金人在街头啃汉堡的违和感。「那时候披头士还没有成立,我们都是无名小卒。」

所有人都觉得也许过两年乐队就会解散,过五年就会去工厂上班。毕竟到今天都还有人会说,「正经人谁会去搞乐队啊?」但披头士们是真的喜欢音乐。

麦卡特尼坐在钢琴前,展示他是如何学会弹奏的:敲了几下和弦,就能开始构思一首新歌。不可思议,这个79岁的音乐家仍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音符。他的记忆力也依旧优秀,甚至记得米饭布丁的牌子:Ambrosia。

但鲁宾以优秀音乐人的方式,揭示了一些麦卡特尼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第一集的结尾,鲁宾把《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中的贝斯音轨隔离开来,调高,并指出它是如此激烈,与轻柔原唱相比「几乎就像是两首重叠在一起的歌曲」时,麦卡特尼划拉着混音键,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同意,「我以前从未真正注意到。」

说真的,被挖掘了五十多年,麦卡特尼能提供的新料应该已经不多。但这一刻,当他以前所未有的角度重听名曲时那种微妙的表情,就是这部纪录片隐秘但重要的亮点,对披头士老粉来说已值回票价。

传奇是如何成为传奇的

关于创作的讨论,在这部纪录片中无处不在,但被剪辑得支离破碎——如果不是对披头士曲目烂熟于心的铁粉,或者音乐素养到一定程度,跟上节奏都是很勉强的事。

麦卡特尼说,自己当年不识谱,至今也不识谱,但并没有妨碍他写歌「这意味着音乐都在我的脑中,而不是纸上」。

麦卡特尼说,早期的披头士从不排练,「我们有一天排练时间,我们打算第二天再去排练……所有人觉得这就够了」。

但这没有挡住披头士的成名之路。从舞厅演唱、巡回演出再到上电视,直到很多张专辑上了公告牌(Billboard)排行榜,小伙子们终于确定:「我们红了!」麦卡特尼的野心不止于红遍英国,他的目标是美国。

披头士们的追星时刻。在美国,他们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传奇小理查德(摇滚乐奠基人之一)并与之共演。

1960年代,在美国乐坛占据一席之地,才意味着你真的举世闻名了——即使你是披头士。

最繁忙的时候,是一年一张全新专辑再加四首单曲,把每个人累得字面意义上的气喘吁吁。录《And I love her》时,麦卡特尼写了和弦,哈里森写了前奏。「当我们写歌时,发现其他人也在写……这就像一种好的传染病」。

他们最早给罗伊·奥比森(Roy Orbison) 做助演时,大家喝下午茶回来,发现老前辈自己坐在大巴的后面,弹着吉他写歌。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激励和鞭策。而披头士也延续了这条道路,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除了影响之后数十年的摇滚乐,还有几代普通人的音乐品味、时尚潮流和生活方式。

鲁宾非常适时地接梗说,他热爱冥想就来自披头士的影响,麦卡特尼笑了:「我认为我们为世人铺平了很多道路」。

这一刻,那种曾被粉丝无比热爱,列侬不止一次吐槽的「自大」表情,再一次流在麦卡特尼的脸上,从未改变。

毕竟,这就是你走在成功路上的感觉,似乎随手挥洒都是灵感,随手一指都是正确道路。「我们开始有了一些自由去打破常规」。

当然,出错在所难免,不过「如果制作人没发现我们出错,我们就没错」。

在鲁宾眼花缭乱的混音后,麦卡特尼也会重听某段旋律时感叹:「这谁弹的?……哦,这么差,我想是我!」他表示,现在回看过去真的有趣,因为会发现那些没弹上的过门,还有愣住又极力要补救的时刻。

「我想我可以有遗憾。音乐并非要十全十美。」

自大与刻薄——故事的开始和结束

如果没有鲁宾的识趣,纪录片大概从披头士的解散「内幕」开头——就像无数视频和文章做得那样。但在《麦卡特尼3、2、1》中,这个话题被压到了第五集,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

「你对你们那十年的音乐怎么看?」鲁宾委婉的问道。

「我知道我们做了些伟大的事……看到乐队解散我也很伤心,我以为我会永远待在这支乐队里。」麦卡特尼回答是,「发生了很多商业上的事,影响了我们的决定。」

1970年,披头士解散,麦卡特尼选择去一个苏格兰农场避世,做个嬉皮农民。但真正离开音乐是不可能的。大脑里回响的音符必须被表达出来。似乎回到了高中时期,没有专业设备和录音师辅助,所有工作自己在家完成,这就是他单飞后的第一张专辑,《McCartney》。

「一旦你登上顶峰 再跌入谷底,要再慢慢爬上去不是件简单的事。」

微妙的是,这张专辑命名的灵感来自列侬。因为后者的新专辑叫《Lennon》,用自己的姓命名。麦卡特尼第一反应是较劲:「OK……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这想法不错」。

但真正的释怀,只能依靠时间。

鲁宾再次适时抛出问题,「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了?」

「当我可以安心地在自己的演出上唱一首披头士的歌曲。」麦卡特尼回答说。

鲁宾为他念了一段话:「保罗是历史上最具创新意识的贝斯手之一。现在贝斯手演奏的一半内容,都是抄袭他披头士时期的创作……他是一位非常非常伟大的音乐家」。

当麦卡特尼被告知这段话来自列侬时,多少有点吃惊:「他从来没跟我这么说过。但想到他对别人说过这些话,也很棒。」

不过,鲁宾没有把列侬的话读完整。

这段话,来自1980年 《》对列侬的采访,还有后一句:「保罗对自己的其他一切都很自负,但他演奏的贝斯总是有点弱。」 无论是否有意,鲁宾去掉了一些差评,为现场增加了一点温情。

毕竟,就像麦卡特尼广为人知的自负之外,列侬也并非什么宽容的性格,「约翰不是那种爱表扬的人」——听得出麦卡特尼在释怀中残留的一点耿耿,两位顶级音乐人之间的意气之争,并未随时间和死亡太过削减。

但提到自己最喜欢的歌,麦卡特尼没有选自己独立完成的名作《Yesterday》,而是选了《Here,There and Everywhere》,因为这是自己和列侬共同喜欢的一首歌。

「当时我只是和一个叫‘约翰’的家伙合作,现在回顾,我是在和约翰·列侬合作。」

披头士真正存在的时间不过十年,但如《麦卡特尼3、2、1》所示,那仅仅是故事的开始和一小部分。

这两位伟大音乐人的分歧导致了披头士乐队的最后崩盘,但他们加起来为乐队写了近300首歌,完整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黄金时代。

和所有传奇一样,The Beatles之间的恩怨纠葛,是一个被岁月、回忆和梦想不断重写的故事。而活得长的人,不但拥有了更多诠释历史的机会,也有更多重新回顾美的时刻。

资料参考:

《‘McCartney 3, 2, 1’ Is Revelatory—Just Not in the Ways You’d Expected》

《Review: ‘McCartney 3, 2, 1′ will be a revelation even to the Beatles’ biggest fans》

《Stream It Or Skip It: ‘McCartney 3, 2, 1’ on Hulu, Where Macca And Rick Rubin Join The Chat》

《‘McCartney 3, 2, 1’: The Beatle, the Producer and Oh, That Magic Feeling》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