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吐槽《第一炉香》,也不忍吐槽坂本龙一的配乐

位置 : 首页 >> 明星新闻 / 分类: 明星图片视频 / 地区: 内地 / 明星: 许鞍华 / 发布:2022-02-13

再吐槽《第一炉香》,也不忍吐槽坂本龙一的配乐

华语片,打上“巨星荟萃”这种标签的,总是让人望而生畏。

除了王家卫,好像拿阵容和班底说事儿的,最后结局总是不尽如人意。

《富春山居图》当初宣传的时候打出全明星阵容,史诗级的烂至今还让人胆寒...

虽然说拿前者和今年十月上映的《第一炉香》对标有点过分了,但《第一炉香》,确实也很让人无语无奈。

观感可以总结为两句话,首先是不看不行。这是真 · 顶级制作班底。

原著张爱玲,无需赘述;

导演许鞍华:威尼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华语影坛最好的女导演之一;

编剧王安忆:一本《长恨歌》足以留名中国现当代文学;

摄影指导杜可风:说是亚洲第一摄影师也真的不夸张;

配乐坂本龙一:对于乐迷和影迷而言,这四个字已经说明一切(预告片的钢琴声,就是坂本龙一的主题配乐,而这也是他第一次为内地电影配乐)

但第二句话就是,看了更不行;

虽然好像单拎出来看,好像银幕里的画面和原著是可以关联起来的:暗沉沉的天,粉捞捞的旧巷被杜可风的暧昧镜头拍了出来;许鞍华的温吞和碎片絮语也都在;从片头开始坂本龙一的一曲钢琴主题配乐也为影片增色...

但所有元素堆叠到一起,好像就是那么不搭。

有人说这个电影从宣传语开始就是错的,什么“尽一切爱一人”“爱你是爱而不得”,都和张爱玲完全没有关系;

张爱玲不过时,《第一炉香》从角色到台词却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那许鞍华过时了吗?好像也不是。

但从演员到编剧再到摄影配乐导演,让《第一炉香》成为张爱玲的《第一炉香》的,真的只有坂本龙一的配乐。

// 彭于晏拿错了台本

马思纯走错了片场

《第一炉香》被吐槽,好像也不至于太过意外。

在公布选角海报的时候,就已经被戏称为《第一炉钢》

几乎从角色形象开始,彭于晏就和原著中的乔琪乔背道而驰。

先大致了解一下剧情:上世纪 30 年代也就是战时,上海的女中学生葛薇龙为了完成学业来到香港,投靠她继承了巨额遗产的姑妈梁太太,最终在这钱欲和的世界中迷失。

而彭于晏演的富家公子乔琪乔,就是让葛薇龙“堕落”的最重要人物。

原著中这是一个不被爱的私生子,一个子弟,一个只想凭借姿色做驸马的混血儿。

“他没有血色,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像一般...

人是高个子,也生得停匀,

可是身上衣服穿得那么服帖、随便,

使人忘记了他的身体的存在。”

再看彭于晏:刚劲有力的肌肉,古铜色的肌肤,好健康好阳刚的青年。

仿佛魂穿了许鞍华前几年另一部《明月几时有》的片场:智勇双全,文能进讲堂,武能上战场,骁勇善战 ——彭于晏找回了自己。

为啥说彭于晏只是拿错了剧本呢?因为《第一炉香》里,并不是没有他完全演不了的角色:比如葛薇龙在遇见乔琪乔之前对上眼的一个唱诗班男青年卢兆麟:

“那卢兆麟是个高个子,阔肩膀,黄黑撇色的青年;

他也就向薇龙一笑,

白牙齿在太阳里亮了一亮。”

这一字一句,分明就是彭于晏本人。

再说马思纯。

从形象描写来看,马思纯是贴合的,“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包括细节描写:“纤瘦的鼻子,双眼皮的深痕,肥圆的小嘴...”都是有那么几分贴合的。

但马思纯在《第一炉香》里,到头来,还是马思纯本人。

看她一场戏,胜似一场戏。

也许从她误用了张爱玲的话开始,就注定她不是这个角色的首选。

当然,也有演员和角色不那么贴合,甚至就是在演本人,但依然能演得很好的。

范伟的演技依旧在线,原著里说司徒协是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儿”,不干不瘦的范伟却依然演出了他的滑和佞。

俞飞鸿演梁太太,端稳、老练、还有那一点从风月场上历下来的不动声色,几乎从形象上就做到极致了。

但可惜主角二人的不合时宜太突出,导致网友吐槽已经成了电影最大的亮点。

// 王安忆只想证明自己不是张爱玲

唯一合乎情理的是坂本龙一的配乐

但要说最让人失望的,其实是编剧。

虽然说王安忆本人一直在讲她和张爱玲不像,但看过《长恨歌》的人不得不承认,她已经算得上是文坛名家里和张爱玲相似度最高的作家。

老上海的描摹,男男女女的意趣,还有俗世中捅不破的悲凉,还是很有共通之处的。

王安忆在编剧的时候,对小说最大的改动在于,添加了婚礼的场景。

原著在此处就点到即止了,但王安忆加上的桥段,再加上马思纯的演绎,真的造就了影片最大的灾难:

葛薇龙和乔琪乔有一场对手戏:乔琪乔说我们放过彼此,葛薇龙说我愿意

我甘愿为爱受苦。

这种“极不体面”的桥段,是张爱玲最不可能写出的场景。

王安忆在此前谈张爱玲的一篇文章里说,比起张爱玲,她更欣赏鲁迅的“现实”,因为张爱玲最终要归于虚无。

“俗世的细致描绘,直接跳入一个苍茫的结论,

到底是简单了。

于是,很容易地,又回落到了低俗无聊之中。”

这也可能是王安忆要加上如此“有力度”的改编的原因吧,她看不得张爱玲的懂却不完全说破。

这也不是不行,但就要求饰演葛薇龙的人,要懂张爱玲的那一点虚无,也要理解王安忆的探试。

当马思纯对着窗外大喊“我爱你”的那一刻起,也许所有人都明白,她只想懂她自己。

所以至此看来,不是我的偏爱,从头到尾无可指摘的,就是坂本龙一的配乐。

贯穿全片的是一首坂本龙一的主题配乐。

在开头渐进,伴随着葛薇龙初访姑妈就开始的钢琴配乐,迷离、湿润、和预示着动荡前的那一点静;

后来配乐又出现的场景,是在葛薇龙试图逃离这声色犬马,要“做新的自己”时;

再度出现,是以大提琴的形式,葛薇龙认命似地对乔琪乔说“我是自愿的”;

抽丝剥茧,冷冷地关照着人物。

这是教授第一次为内地电影配乐,也是因为看过张爱玲的小说觉得“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而钢琴和弦乐中的苍凉正好映照着张爱玲对自己作品的自述,透射着人物的孤寂浮沉。

在这里,才真的让人相信这是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 “不忍心”的许鞍华

“要真实”的张爱玲

为什么说再来多少个坂本龙一,都救不了《第一炉香》:也许还是要说一下核心人物,许鞍华。

这是许鞍华第三次拍张爱玲了。

前两部,是周润发和缪骞人的《倾城之恋》;以及黎明吴倩莲的《半生缘》。

前两部的评价都不算好,但也算过了及格线。

我一直觉得,许鞍华和张爱玲其实并不是那么对调的组合。

许鞍华太善良了。

无论说《天水围的日与夜》有多么残酷,但她终究还是着迷那一点人性的温暖;

《桃姐》就更不用说了,亲情、女性的美,在细雨无声的日常里淋漓尽致;

哪怕是许鞍华早年拍武侠片,金庸的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原著里乾隆的“狠”,在她的镜头里却都变得那么合乎情理;

许鞍华说之前拍《倾城之恋》很失败:因为

“我想主要是想用电影的形式找到张爱玲小说的意境,

但那个形式一直都找不到。

那个作品的精神其实是很西方、很讽刺的,

而不是缠绵的大悲剧。”

她说她明白了不能光用台词、角色来推动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

也许随着年岁渐长,许鞍华完全解读了张爱玲:但她还是顺从了心里的那一点不忍。

但张爱玲在追求的是“真”,她执着地去探切人性中的幽微黑暗,然后让他们迸发出力来;许鞍华也许将黑暗看得更透彻了几分,但下笔终究还是温柔。

写到这里,虽然还是想说许鞍华,可以要善良,但至少也可以像前两部那样,选两个能对得上脸的男女主角。

但我都开始像许鞍华一般不忍了起来:张爱玲确实难拍,而许鞍华,也确实还是那个让人爱的导演。

但张爱玲的书

始终值得和着香器,细细品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星许鞍华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