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
《风起洛阳》已经播了过半,抛开故事的最后悬疑设计,整部剧的品质品相已然可见全貌。
首先说优点,关于《风起洛阳》制作上的考究已经有许多观众细节考证,虽然不能说毫无瑕疵,但起码也能打到90分以上。不管是宏伟壮观的“天堂”,还是人群熙攘的“南市”,这些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上的景致,展现了一个鲜活的洛阳城。
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等,《风起洛阳》在细节上也可圈可点。这种将历史用影像活起来的方式,确实越来越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恰恰需要这样鲜活的手段取代空洞的说教,来让观众感受与触及传统文化之美。
所以说,如果单论制作水平,《风起洛阳》可以称得上不错的作品,但综合整体剧情构架等各方面的考量,与许多人预想的“神作”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是剧情节奏的问题,个人以为,《风起洛阳》如果能够篇幅整体压缩一半,尤其是把百里弘毅和柳七娘、高秉烛和武思月的感情戏大幅删减,让神都小分队专心搞事业,可能会让剧情更加紧凑好看。
但是考虑到《风起洛阳》整体投资巨大,光是洛阳政府公示文件显示的投资就有1200万,单以剧组诸个主要场景的实景搭建情况来看,如果说《风起洛阳》实际投资过亿也并不稀奇。出于拉长点播周期回收成本的考量,也能理解最终拍成45集的难处。
其次是故事构架的问题,《风起洛阳》开篇伊始,当时还身为不良使的高秉烛所有的希望,就是带同样生活在不良井的兄弟能够堂堂正正共享神都一片天,本质上是要打破这个人为造成的阶级差异矛盾。
然而,当十六娘的真身窈娘自杀,高秉烛的大仇终于得报,他关于要让不良井老小重见天日的抱负突然不见了。加入联昉后的他,无形中将故事的核心矛盾转移成神都守卫者和破坏者春秋道之间的敌我矛盾。前面支撑故事剧情的核心就如此没头没尾的中断,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最后,是人物布局的问题。《风起洛阳》开播至今,有条可以大做文章的人物矛盾线始终没有大做。朝堂之上,权力之争永远是精彩纷呈,看点十足。从粗线条来说,武姓和李姓两家之间的争斗,就大有文章可做,更不消提大理寺、内卫、联昉等权力机构之间的角力,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妙,在《风起洛阳》里几乎不曾见。
至于主角以外的人物,每个出场时都带有着明显的动机和目的,让人一眼就能猜出这些“工具人”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缺乏了些最终恍然大悟的乐趣。但是,剧集也毕竟才过半,希望后半段的《风起洛阳》,能够疯狂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