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正在播出的一档叫《导演请指教》的综艺,终于把列在电影待看榜单的两版《小城之春》看了,有时候看电影也讲点缘分,就像电影跟时代从来分不开。
费穆版《小城之春》上映于1948年,开国前一年,百废待兴又朝气蓬勃,对所有人中国人都很特别,不敢主观臆测《小城之春》是在以小见大,展现时代的风貌。但在影像风格上,《小城之春》的确有这样的质感。
《小城之春》讲了一个四角恋的故事。女主角困守小城,嫁人无子,跟丈夫有情分,但没话说。女主角的日子日复一日长日无尽,每天最期待的事情是外出买菜,回来的时候在城墙上吹吹风发发呆,回家后把药拿给身体孱弱的丈夫,然后到小姑子的房间里绣会儿花。
她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而这也是她最大的内心郁结,生活没有期待。
今天知道明天什么样子,明天跟明年大概也差不多。
我们的男主角是谁呢?可以说是女主角曾经意气风发现在的丈夫,作为家里的长子,继承了家里不大不小的家业,家里除了妻子,还有个比他在这个家待的时间还长的忠仆,和一个正在上学的妹妹。
丈夫是读书人,责任让他留在小城,病弱让他自卑也让他暴躁。春天给人希望,他习惯在花园里消磨时光,读读书,思考思考人生,自然也被治愈,也生出更多的自怜。
对待妻子,既有也有埋怨,更多的却是哀叹,哀叹彼此走不进对方的世界,哀叹自己辜负了妻子。
跟这两个人不同的是从大城市回来探亲大夫,丈夫曾经的同窗好友,妻子的初恋情人。跟这对夫妻不同的是,大夫学了医科见了世面,感染了大城市蓬勃的精气神,从他来到这个小城,踏进这个家的第一天就搅动了这一池春水。
丈夫的妹妹,妻子的小姑子,小城里最时髦的年轻人,天然被医生代表的小城之外吸引。
《小城之春》不是什么狗血的故事,所有的戏剧冲突都轻拿轻放。医生和妻子旧情复燃,发乎情止乎礼,丈夫和妻子貌合神离,却也互相关心。
每个人都在这个春天被拨动心弦,开心、悸动、伤感……
然而春天过去,医生离开,每个人还是都被治愈了。
2002年,导演田壮壮翻拍了这部《小城之春》,技术上的革新,让《小城之春》画面更好看了。最大的两处改编,第一处是旁白。
费穆版,电影一开始,女主入画就配着旁白,也是女主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更容易进入女主的内心,这种直观的表达,让我们先入为主地把更多的情感放在她身上,也更容易理解女主的内心。
而田壮壮版拿掉了旁白,演员的表演也更生活化。
还有一处,费穆版主要演员就这四个,再加家里的老仆人。新版妹妹有了社交,连带医生也能在社交场一展风采。
把“那座城那家人”变成了“这家人在这座城”。
田壮壮的《小城之春》变得热闹起来,精神气质也更接近千禧年的新潮和喧闹。
回到那档综艺,有位观众站出来说,认为影评人故作高深卖弄电影知识。本身这件事是可以讨论的,但影评人站起来就说,观众不会看电影,他们作为专业人士要指导人家看电影。这就很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