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取景地,重庆敢称第二,估计就只有东北敢争第一了,自带“工业废土”的气质,在众多影视剧中刷了一波又一波存在感。
在耿军构筑的“鹤岗宇宙”中,《东北虎》依然定位在东北,上演了一出独属于东北的黑色幽默。
从剧情和立意来看,《东北虎》明显有着《大象席地而坐》的影子,同样是一群失意者的画像,所有角色俨然成了快乐绝缘体。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大象”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始终没有出现,后者的“东北虎”却出现了两次。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东北虎本该是威风凛凛的百兽之王,却受困于方寸之地,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选择了躺平,成为记者眼中的“过得很好”。
徐东本是昔日的校园男神,如今却在挖掘机与宿管之间来回切换,更要游走在妻子与情人之间,生活是一地鸡毛;马千里曾经是风光无限的建筑商,如今却债务缠身,上门被打不说,还成天被亲朋好友追债;诗人本可以靠才华吃饭,但偏偏无人赏识,精神还出了问题,成了彻头彻尾的边缘人物;美玲即将临盆,却得知丈夫出轨,在隐忍与爆发之间苦苦挣扎……
同《大象席地而坐》一样,《东北虎》揭示了种种人生困境,却并没有给出答案。电影本就是现实的一种投射,说到底,四位主角哪怕是真的去满洲里看了大象,生活也不会有所改观。《东北虎》直接戳破了这份幻想,哪怕你真的是东北虎,也会受困于现实的樊笼,终要被打磨得棱角全无。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一个是小时候所期盼的“未来很美好”,一个是成年人的“挺过今天”,好在,还有风筝在飘荡,天无绝人之路。
总的来说,本片充满了鲜明的作者风格,却也存在着不少文艺片的弊病,叙事松散,节奏拖沓,戏剧张力不够强烈,合格有余,优秀不足。